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张掖:打造“吸睛”又“吸金”文旅金名片

 2023/04/21/ 16:10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段晓梅

  记者 段晓梅

  近年来,张掖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断丰富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消费活力,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同比增长4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997亿元,同比增长30.9%。

  融合发展文旅医养

  打造文旅消费新模式

  印发《张掖市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实施旅游基础提升、要素品质提升、产品业态升级、宣传营销创新、标准建设突破、发展环境优化“六大行动”。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化旅游消费项目建设,落实“引客入张”奖励措施,出台“九引”(引客入张、引摄入张、引会入张、引展入张、引节入张、引演入张、引艺入张、引赛入张、引品牌创建入张)奖励支持政策,全面助力张掖文旅产业重启。在重大节日期间,先后推出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各类迎新年文旅消费产品,近郊休闲、乡村旅游、自驾游、亲子游等文旅消费活动高涨。举办“迎新春·逛老街·促消费·惠民生”年货节等活动,以抗击疫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引领,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文旅年货产品,掀起消费热潮,提振消费信心。

  提档升级文旅产品

  培育文旅消费新高地

  整合21家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场馆(旅游景区7家、博物馆4家、文化旅游体验性场馆7家、影院2家、演出剧目1场),推出金张掖“文旅消费年卡”优惠政策,持卡人全年可在上述景区、场馆低价享受游览景区、体验场馆、观看剧目和电影等最低10元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屋兰古镇文化旅游大景区、临泽丹霞康养谷、张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民乐文化产业园、如意花海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丰富产品供给,放大产业聚集“磁场效应”,提升景区扩容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主题酒店、养生度假酒店、帐篷营地和特色民宿等住宿业态。推出《民乐情》《肝胆祁连》《裕固儿女心向党》《唤起工农千百万》《英雄的旗帜》等一批有特色、立得住、叫得响、走得出的文艺创作精品剧目。利用“四月四”大佛寺庙会、“六月六”焉支山庙会、赐儿山民俗文化艺术节、祁店冬至民俗文化艺术节等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策划推出文化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活动,刺激文化旅游消费。 

  延链集群文旅产业

  挖掘文旅消费新动能

  积极培育省级非遗工坊15个,建成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河西宝卷、甘州小调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项目传习所16个,91个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总数名列全省第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分别从落实“引客入张”奖励措施、出台“九引”奖励支持政策、暂退旅行社80%质量保证金、出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系列支持政策、实施《张掖市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开展营销推广交流活动五个方面促进文旅市场发展,惠及数千家文旅企业,激活市场存量,推进文旅行业全面复工复产。出台激活文旅市场“八惠五促”优惠政策,实行冬春张掖“免票游”、部分景区“半价游”和红色拓展“特价游”政策。

  “组合拳”上线

  优化文旅消费新环境

  持续打好品牌营销、活动营销、全民营销、平台营销等“组合拳”,提升张掖旅游品牌知名度。挖掘张掖底蕴,发动群众智慧,凝炼张掖城市形象宣传标识,深入开展全民宣传。按照“IP日、演出周、展示月、营销季、推广年”的文化旅游宣传新模式,推进百城百场文旅推介及精品文艺演出行动,借助河西五市旅游宣传联盟,加强与山东、浙江、广东等客源地的旅游合作。精心策划包装和储备一批文化旅游消费带动作用好、支撑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和效益好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开展招商引资和旅游项目投融资工作。同时,依托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乡村旅游点等,规范交通引导、旅游服务等公共标识系统,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观景台、自驾车营地和交通驿站,完善宣传、咨询、购物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出行便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