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 “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侧记

 2023/05/07/ 06: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王聪

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

——“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报告!兰州新区突发6.8级地震,街区损毁严重,建筑成片倒塌,大量人员埋压被困,多地出现不同程度受灾情况……”指挥部内,各队伍开始紧急商讨救援方案。这是5月6日上午,“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在兰州新区举行时的场景。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时间,一场紧张激烈的抗震救灾战斗迅速打响……

  武警、消防、民间救援队、医疗卫生队等各方应急力量闻令而动,火速集结,6600余人奔赴各受灾现场。身着橙色、蓝色、黑色等各色队服的救援尖兵们紧密配合,运送物资,搜索抢救被埋压群众,实施灭火救援,合力打通立体救援“生命线”。

  救援尖兵为群众生命“保驾护航”

  万利城在建工地局部塌落,数名工人被倒塌的脚手架缠绕埋压;一名工人被困楼顶,无法逃离;绿地集贸市场局部坍塌,多人被困……面对险情,各路救援力量火速出动,进入废墟开展搜救行动。

  在空中,无人机吊载红外生命探测仪仔细探寻。很快,指挥部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个象征生命迹象的红色标定。

  地面上,搜救犬队分区域展开拉网式搜索,不时传来的吠叫声,预示着生命的希望。

  救援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敲击、呼喊、勘查等方式,搜索浅表层被困人员;利用工兵锹、手持冲击器、电弧氧切割、重型机械等破拆障碍物,打通生命通道。

  急救帐篷内,医护人员正在巡诊,为被救伤员测量血压、查看外伤、检查心肺功能、包扎伤口。救援队根据远程专家“面对面”会诊结果,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报告,所有人员均被救出,生活物资发放到位,安置点井然有序……”完成任务后,救援人员迅速向指挥部汇报。

  “尖端设备”破解救援难题

  “发生地震,不必惊慌,不要拥挤,请尽快撤离到室外……”在新世纪商贸城,工作人员正在引导200名顾客从4个安全通道有序疏散。

  撤离途中,商厦中庭内突然升起大量浓烟,同时有人员被困,消防员立即携带抢险器材进入楼内灭火。

  但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体量大、密闭性强、广告牌等外墙障碍多,严重阻碍了排烟散热和救援力量,减缓了救援速度。对此,救援人员及时启用无人机与机器狗定位被困人员,实施强臂破拆消防车举高作业,在楼顶开辟救生通道,成功营救出2名被困人员,将其移交医疗救护人员。

  演习现场,心怡康养中心厨房燃气管线泄漏起火,楼梯被烟火严重封堵,30余名老年人和护工被困,正在呼叫待救。护理区烟雾弥漫严重,能见度低,有被困者在窗口处利用床单、绳索等器材开展自救逃生……

  为减少人员伤亡,消防员架设九米拉梯、十五米金属拉梯、组绳索系统和一组多功能救援支架,利用云梯消防车等尖端救援设备,开辟救生通道,实施多途径救人,赢得抢救先机,最终安全救出被困老人。

  “专业化”团队应对灾害事故

  在余震的冲击下,秦川石化公司装置区管线受损,大量物料泄漏,重大险情一触即发。企业工艺处置队火速抵达现场采取工艺措施处置;企业专职消防队利用侦检器材检测泄漏气体浓度,营救中毒人员,启用消防车车载炮喷水保护反应塔,4支水枪奋力喷射稀释驱散泄漏气体,为消防员救人打好“掩护”。

  就在这时,“砰!”的一声巨响,二层平台反应釜发生爆炸,装置区烟火升腾,黑色烟雾席卷而来。随着二次爆炸的发生,建筑物周边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态势,火势猛烈,浓烟四起……装置区险情升级。

  危急时刻,秦川消防救援站人员使用泡沫管枪打击和压制火势,同步启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扑灭地面流淌火,移动炮对火装置进行冷却抑爆。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重型化工编队启用无人机侦察灾情,同时利用灭火机器人、移动炮,在装置区强攻灭火,灭火机器人抵近油罐区后,对油罐实施冷却抑爆。

  “总攻开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 ,各路灭火力量向肆虐的火魔发起总攻,以快制快、以多制大,高喷车、机器人、大流量移动炮开始向火场围攻,一条条水龙直击火球,火势终被扑灭。

  近年来,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立足全省石化产业布局,先后组建重轻型化工专业编队14支,成为应对重特大安全生产灾害事故的尖刀和拳头力量。

  “这次演习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调集指战员1700余人,搜救犬35头,各类消防车287辆,装备1.4万余件套。”甘肃省消防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作战训练处处长李刚强说,此次演习是对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救援、疏散、转移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省重特大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