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重推】璀璨夺目的天水历史文化

 2023/05/23/ 09: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军红 伏俊琏

典籍里的伏羲文化

  伏俊琏

  任维东是甘肃西和人,多年来,他对家乡满怀热爱之情,对家乡文化更是满腔赤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用了数年时间,写成《伏羲文化渊源考辨》这本书。

  就伏羲文化来说,因为久远的历史渊源,由孔门七十子后学编撰的《周易·系辞》是现存典籍中第一次对伏羲的历史贡献进行系统归纳,可作为战国中后期学术界研究伏羲的总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

  从西汉末到东汉中叶,出现了大量的纬书,其中有关伏羲的内容不少。皇甫谧著《帝王世纪》,根据先秦以来流传的谱牒、百家杂记、汉代的谶纬之书,对黄帝以前帝王世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写成了《太昊帝庖牺氏世纪》,可以算作七十子后学以来第二次对伏羲氏进行的系统研究。这篇文章说伏羲“蛇身人首”,与汉代画像石砖中的伏羲形象相近,还强调伏羲“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皇甫谧的《太昊帝庖牺氏世纪》把伏羲当作一个延续了十多代的古帝之号:“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作为远古部族,它在繁衍壮大过程中有着大规模的迁徙,东渐南进,从而遍布陇东、关中、中原、山东以及江汉流域,就可以理解了。

  到了唐开元年间,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索隐《史记》时认为,三皇的事迹,典籍记载虽不多,“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世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三皇本纪》序)。于是综合诸家学说,作《三皇本纪》。其中《庖牺本纪》记载了庖牺画八卦、造书契、始制嫁娶之礼、养牺牲以庖厨、作五弦之瑟、以龙纪官等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篇》曰: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词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到了清初,著名古史专家马骕著《绎史》共160卷。《绎史》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5部分,太古记三皇五帝,共10卷。其中有《太皞纪》,汇集了《帝王世纪》《拾遗记》《汉书》《古名考》《史记》《潜夫论》《三坟》《淮南子》《管子》《吕氏春秋》等20余种古代典籍中有关伏羲的历史记载,并加以考辨。

  20世纪前叶,是伏羲文化研究的一次大转折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一些著名学者曾涉及伏羲的研究。如1915年,张之纯在《中国文学史》一书中专设《伏羲时代文字之权舆》一节,讨论伏羲时期的文明程度。蒙文通有《三皇五帝说探源》,吕思勉有《三皇五帝考》,顾颉刚、杨向奎有《三皇考》,尚秉和有《伏羲神农黄帝时社会状况》,杨宽有《三皇传说之起源及其演变》等,用历史学、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伏羲,给错综的古史传说一个新的解释。

  任维东的《伏羲文化渊源考辨》认为先秦时期的“昆仑”就是今天西和县姜席镇与礼县雷王乡之间的八盘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昆仑,就是八盘嘴。“是生两仪”是指八盘嘴东南方和西北方如鸟之两翼的地形地貌;因为这两地之间有一条反S形的线,恰似太极图。书中对这种说法进行了考证和说明。

  《周易》这本书古来一直热度不减。在汉代,官方《易》学进“六艺略”,而民间《易》学只能进“术数略”。“太极”“八卦”本来向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人生和社会的“框架”,不同的人可以把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对人生的体悟,对社会的认识装进其中。明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民间学术的基础是民俗,它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一部百科书式的寻根之作

  《羲皇故里寻根记》是作者姬广武、柳祥麟历时两年多,走遍羲里娲乡,根据采访成果,数易其稿而成的心血之作。

  伏羲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始祖,包括汉民族在内的许多民族都认定自己是伏羲的后代,是龙的传人,这种口头“史诗”长传不衰,直至今日。各族人民广泛地为伏羲女娲建庙立祠,祭祀不绝,自元代以来,天水的伏羲庙就实行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典礼。

  本书作者怀着对伏羲始祖敬仰的心情,先后冒着严寒酷暑,登陇山、涉陇渭、入城市、宿山乡,几乎跑遍了羲里娲乡。他们谒祖堂宗庙,朝先圣之伟仪;进科研院校,听专家之论述;游名胜古迹,感天水之物华天宝;搜前贤故事,显天水之人杰地灵;荒谷古洞不惜足迹,市井乡村不辞俗闻。于是,一部集考古成果、民间传说、专家研究所得、名胜游记、典籍探讨、溯源品味于一炉的《羲皇故里寻根记》呈现在读者面前。

  研究伏羲文化,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进行观察和探讨,要正本清源,要客观地评价伏羲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肯定伏羲人文始祖的地位,进行纪念伏羲的活动,要让伏羲子孙团结在一起,弘扬伏羲文化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羲皇故里寻根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本文系书的序言,有删节。)

展示伏羲文化精神标识

  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羲皇故里天水是伏羲诞生地和伏羲文化重要发祥地。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明史。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团结凝聚海内外华人意义深远。

  为展示历届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成果,天水市档案馆联合有关单位于2019年1月举办了“伏羲颂——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主题回顾展”,效果很好。展览之后,市档案馆认为应该编选一本全景式展示伏羲文化的图书,为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助力,于是邀请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刘雁翔,编写了《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一书。

  刘雁翔多年来研究天水地方文史,尤其在伏羲文化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是其伏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关于伏羲的记载,先秦时代即见于典籍,汉代开始就确立了伏羲三皇之首、“上上圣人”的地位,由此形成源远流长的伏羲文化。此书对历代国家层面的伏羲祭祀历史、唐宋以来天水的伏羲祭祀、1988年恢复公祭以来省市伏羲祭典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史籍之中挖掘出了明代秦州伏羲庙的祭祀方案,有图示、有说明,对新时代公祭大典系列活动很有借鉴意义。此书还论证了天水“羲皇故里”的由来,记述了伏羲文化名胜古迹,辑录了历代歌颂伏羲诗文,综述了伏羲文化研究成果,可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是一本全面系统展示伏羲文化的优秀读本。

  天水伏羲文化积淀深厚,我们要倍加珍惜,传承好、发掘好、利用好,多做和伏羲文化遗迹、遗物、祭典、民俗相关的研究,提炼、展示伏羲文化精神标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从中汲取正能量,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作出新贡献!

  (《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天水市档案馆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文系书的序言,有删节。)

  稿件除《伏羲创世》书评外,均由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