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人物】“夫妻档”医生扎根农村十二年服务当地群众 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神”

 2023/12/07/ 08: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周尚业 李满福 田丽媛 王睿君

“夫妻档”医生扎根农村十二年服务当地群众

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尚业 李满福 田丽媛 王睿君

  11月29日清晨,从灵台县城出发,汽车沿着蜿蜒山路,翻过沟沟峁峁,1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龙门乡。

  这个常住人口只有2600多人的小乡镇,平日里就不热闹的街道,在冬日更显静谧。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龙门乡卫生院,在这里,有一对夫妻档医生:杨安福和俞树梅。

  2011年,两人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去南方大城市和留在兰州的机会,一同回到老家龙门乡。12年来,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兼程,“医路”相伴,默默无闻守护着全乡群众健康,服务人数超过6万人次。

  虽然总有忙不完的工作,但杨安福夫妇乐在其中,从未出现过一例漏诊、错诊和投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健康“守护神”。请看记者蹲点一线发回的报道。

  “村里不能没有医生”

  一栋两层办公小楼,三排平房宿舍,一座中医馆兼问诊室,一个旱厕,一个锅炉房,一栋新建食堂,组成了龙门乡卫生院的全部。

  “最近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大家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个人卫生……”循声望去,一个皮肤黝黑、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一边看病,一边不停嘱咐着患者。

  他,正是卫生院院长杨安福。

  “最近从早到晚来看病的乡亲特别多,床位很紧张。”刚接诊完这拨病人,杨安福来到走廊,望着临时病床上的病人,他不由得眉头紧锁。

  “杨大夫,我昨晚吃了红薯后一直拉肚子,肚子疼得厉害……”今年66岁的焦秀梅老人腰上挂着尿袋,本就虚弱的她更显憔悴,“你看我要不要输几天液?”

  “降压药按时吃了吗?”杨安福立即为焦秀梅量血压、号脉……

  “血压正常,不怕。”杨安福一边安慰焦秀梅,一边详细记录病情,随后对其及家属说,“最近院里传染病人较多,再不输液了,我开些药你回去吃,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听到这话,焦秀梅老伴脸上紧张的神情一下舒缓了,“这些年我们一直找杨大夫和俞大夫看病,他们不仅医术好、态度好,总是为病人着想,特别贴心。”

  话音刚落,护士赶来对杨安福说:“院长,李志中液体已输完,可以扎针了。”

  杨安福把焦秀梅老两口转交给妻子俞树梅,嘱托几句,便匆匆赶往病房。

  “我以前腰椎受过伤,最近腰疼得撑不住,多亏了杨大夫,经过几天的治疗,现在好多了。”李志中说,“虽然儿子在外打工,但有杨大夫两口子在,儿子很放心。”

  在乡亲们眼中,杨安福夫妇都是好医生,但就是“有点傻”。“不傻的话,咋不去大城市或县里当医生,或者开私人诊所,收入肯定比现在多。”一位村民半开玩笑地说。

  回想为何返乡当医生,杨安福说:“小时候奶奶得了慢阻肺、心脏病,当时家人没有健康意识,想当然地给奶奶买药吃,最终小病拖成大病。当时我就想村里如果有医生,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龙门乡地处偏远,境内多为山川、塬地。过去,群众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单一,收入较低,从小出生在龙门乡枣子川村的杨安福对此深有体会。

  “以前乡亲们普遍生活拮据,大多数人生病怕花钱不敢去医院,再加上道路不好、交通不便,就待在家里忍着。”这一切,让渐渐懂事的杨安福心里种下一粒学医的种子。

  “村里不能没有医生。”他说。

  “再苦再难也不放弃医生梦”

  下午3时许,记者跟随夫妻俩在枣子川村随访时见到了杨安福的父母。

  说起杨安福儿时的医生梦,其父杨成科打开了话匣,“我有四个小孩,杨安福排行老四,他在学校吃饭舍不得花钱,每次上学背3天的干馍馍就着水当饭吃,冬天背一周的干馍,虽然日子过得苦,但他学习一直很认真,再苦再难也不放弃医生梦。”

  在杨安福记忆中,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病也不敢看医生,靠着种粮食、当兽医挣来微薄的钱,全部用来供四个孩子上学。深知父母不容易的杨安福儿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一名好医生,让父母安享晚年。”

  杨安福和妻子俞树梅上大学时是甘肃医学院同班同学。在校期间,杨安福被学习成绩优异、温柔敦厚的兰州姑娘俞树梅深深吸引,“她那时考试总是第一,次次都拿奖学金,我经常找机会向她请教,慢慢两人就走在了一起。”

  在俞树梅眼中,杨安福同样非常优秀,“他很细心,也很贴心,在学业上我们互帮互学、互勉互励。”

  2011年,杨安福和俞树梅大学毕业,去哪里就业成为摆在这对情侣面前的问题,杨安福要完成一直坚持的梦想,这也得到了善解人意的俞树梅的鼎力支持,二人毅然放弃去南方大城市和留在兰州的机会,一同回到杨安福的老家龙门乡。

  毕业那年,杨安福顺利通过考试,如愿在乡卫生院当上了医生,在他的鼓励下,俞树梅于2012年也通过考试成为医生。回忆过去,俞树梅感慨万分,“刚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落差,在我徘徊、迷茫时,是他让我能够坚定信心,最终实现自己的医生梦。”

  自此,两个怀揣医生梦想的年轻人,一起扎根山乡,携手奔赴一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龙门乡逐步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医疗水平,二人也多次荣获市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医师称号。

  “有他俩在,我心里踏实”

  和父母来不及过多寒暄,杨安福和俞树梅又来到枣子川村村民李进唐家进行入户随访。

  “快进来坐,快进来坐!”今年83岁的李进唐老人一见到杨安福夫妇,就热情地打招呼,“我患有高血压,最近不敢感冒,一感冒就头晕,杨大夫和俞大夫经常来我家询问身体状况,有他俩在,我心里踏实。”

  来到隔壁李进唐曾孙女的房间,杨安福仔细查看了孩子的囟门闭合情况。俞树梅一一询问母亲李晶,“孩子打完疫苗好着没,有没有不舒服,最近小心别感冒,有任何不舒服就打电话……”

  “都好着呢,就是我最近有点上火。”李晶说。

  “你是母乳喂养,要特别注意饮食……”虽然知道李晶当过护士,俞树梅还是反复嘱咐。

  出了李进唐家,接着前往龙门乡代家庄村。半路上,俞树梅接到乡卫生院电话,说有村民干农活时手被割伤,急需治疗,杨安福当即让妻子前往卫生院,自己则继续下村随访。

  代家庄村山大林密、地广人稀,村民收入单一,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65岁以上老人共有21位,他们是杨安福夫妇的重点关注对象。

  68岁的李秋花是其中之一。

  “姨,最近血压正常吗?”杨安福问。

  “血压有点高,前阵子掰玉米时把胳膊摔了,拍片子看好着呢,就是疼。”李秋花说。

  杨安福随即为李秋花测量血压,指导其增加药量,再检查胳膊,教会她按摩曲池穴以通络止痛,之后详细登记在册,“岁数大了,你和叔叔干活时一定要多注意,有事随时打电话。”

  李秋花的老伴常存贵双腿患有大骨节病,关节反复疼痛,不久前经过杨安福持续一周的扎针治疗,现在走路灵活多了。说起杨安福夫妇,李秋花连声称赞:“我们就需要像杨大夫两口子这样的好医生,不仅医术好,对我们还很热情。”

  自从当上全科医生,杨安福夫妇除了日常门诊,还承担龙门乡全乡1270户、2641人的健康防疫、儿童接种疫苗、孕产妇健康检查等医疗任务。

  12年来,他们平均每月出诊6次,并在全乡进行一次慢性病回访,每年要为65岁以上老人开展一次体检。

  “能遇到他们,是我们的福气”

  杨安福夫妇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解决了一部分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但由于经济困难,仍有一部分群众不愿参加新农合。

  杨安福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方设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俩下村随访时挤出时间与乡亲们唠嗑,不厌其烦给乡亲们讲政策、说道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目前全乡群众参合率达到100%,解决了群众看病住院的后顾之忧。

  同时,在杨安福夫妇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各村一些不良卫生习惯也慢慢得到了改变,健康意识深入人心。

  “现在村里主动看病的人多了,买药的人也多了,提起杨安福两口子,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枣子川村村支书张建峰说。

  热情、善良、尽责的俞树梅,虽是兰州人,灵台方言却说得很顺溜,和群众交流坦诚实在。她把病人当家人看待,将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了龙门乡老少的“贴心人”。

  几年前,卫生院开展大病患者签约服务时,70多岁的赵莲花老人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俞树梅每天都上门给老人用药、输液,并陪她聊天。

  “有一次给老人扎完针,她拽了拽我的衣袖,颤颤巍巍地递给我几颗糖果,当时我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泪也不由得夺眶而出……”俞树梅说,也就在那个时候,她发现自己再也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乡亲们。

  12年来,杨安福夫妇走遍了龙门乡的每一个村落,他们和乡亲之间是医患更是朋友。他俩走在街上,这个阿姨给他们手里塞一袋水果,那个叔叔塞一袋蔬菜,有的做了好吃的还送到家里去。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总会带点小礼物送上门,感谢杨安福夫妇平时对自家老人的照顾。

  “杨大夫两口子对病人特别好,非常有耐心,能遇到他们,是我们的福气。”关庄沟村村民朱芝兰感慨地说。

  俞树梅坦言,这些年,乡亲们的朴实和热忱,成为让夫妻俩坚守下去的最大动力,他们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

  “我会坚守在这里,乡亲们需要我”

  傍晚时分,俞树梅抽空跑回宿舍给大儿子做饭,“儿子想吃煎饼说了好几天了,本来今天中午要做,突然来了几个输液的患者,也顾不上他了。”

  说话间,9岁的大儿子杨佳鑫推门进来,看到妈妈在做饭,他高兴地说,“好想吃妈妈做的饭,可以不再吃泡面喽。”

  “上次给儿子做饭还是三四天前吧,我也记不清了,亏欠他很多。”俞树梅低头说道,“最亏欠的还是四岁的小儿子,上次见还是国庆节……”记者这才知道夫妻俩的小儿子一直在兰州跟着姥姥姥爷生活。

  “你后悔吗?”记者问。

  “不后悔,以后再找机会好好弥补。我会坚守在这里,乡亲们需要我。”

  相比弟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杨佳鑫算是幸运的,虽然很少吃到妈妈做的饭,但他非常理解,“爸爸妈妈是医生,每天要救治许多病人,非常辛苦,我要让他们少操心,长大后也成为他们那样受人尊敬的人。”

  居民健康建档率99.7%,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3.9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率86.27%,高血压规范管理率94.7%,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8.9%,重点人群签约率100%、履约率100%……龙门乡卫生院的这一组公共卫生管理数据,凝聚着杨安福夫妇与同事们多年的辛劳。

  放眼全县,自2020年起,灵台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875人组成186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诊疗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提供转诊指导、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在乡村医生的道路上,杨安福夫妇走了12年,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足迹。如今,他们已走进乡亲们的心里,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乡村医生是我国卫生战线上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如同山间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当同行者越来越多,微光凝聚则会照亮乡村,护佑全民健康。

  11月30日清晨,冬日暖阳轻轻洒射在大地上,杨安福夫妇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