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跨越四十载 筑梦小康路——古浪县不断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各领域发展综述

 2018/11/27/ 06: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古浪县移民区兴民新村社区。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思路决定出路。”古浪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南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作为全县扶贫开发的“重头戏”。针对南部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恶劣,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增收难的突出问题,抢抓政策机遇,举全县之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新建移民区。

  坚持在移民区住宅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水、电、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布局建成12个移民新村,搬迁山区贫困群众4.48万人;建设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搬迁干旱山区群众1.66万人。在山区水川河谷地区,整合村庄,实行行政村就近安置,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致富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把培育增收致富产业作为移民群众稳定脱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根据各移民安置点的实际,从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入手,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制定产业培育建设规划,着力培育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各移民安置点逐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特色经济林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移民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精准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农业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羊、牛、鸡、日光温室精细果蔬、枸杞、高原有机蔬菜、食用菌、特色制种、中药材、‘花海经济+’”十大特色产业。建立国有扶贫公司发展羊产业,打造万只种羊繁育基地,采取“羊银行——贷母还羔”模式,引进湖羊基础母羊4万只,年可繁育优质羔羊10万只,带动贫困户4308户、1.6万人脱贫。建立富硒肉牛养殖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肉牛2万头,入股农户通过入园养殖或托管分红,带动1400户贫困户脱贫。建设黄花滩移民区万亩戈壁农业基地,采取“日光温室+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目前,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戈壁农业累计达到6420座,带动贫困户4640户。发展以枸杞为主的沙产业,在黄灌区累计发展枸杞12.2万亩,年产量约5000吨,产值2亿元以上。争取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建成光伏扶贫项目4项,总装机容量28.89兆瓦,带动贫困户2898户。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特色产业,以南部山区为重点,发展高原绿色有机蔬菜3.27万亩、中药材9550亩、旱作马铃薯14.55万亩;探索发展“花海经济+”产业,带动发展田园观光、采摘垂钓、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引进甘肃中天、甘肃康美、浙江儒文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牛、羊肉屠宰加工生产线3条。建设线上牛羊大数据交易中心和线下综合性交易市场,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