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最新发布

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19/03/27/ 09:5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3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新闻发言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魏万宏,兰州新区经发局局长杨军共同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先生,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新闻发言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魏万宏先生,兰州新区经发局局长杨军先生共同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先生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介绍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李东新: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帮助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兰州新区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改革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16%,增速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5.6%;政府性基金收入30.8亿元,增长4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14.8%。

  一、推进系统改革,着力提升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先手棋”,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全力推动全流程、系统性改革,着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改革经验在第四次国家级新区经验交流会上得到广泛认可。一是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将新区39个县级机构精减为29个,部门内设机构从301个缩减为147个,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街道(镇)三级管理架构,精减管委会机关干部50%以上。二是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明显,创新“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审批,政府类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180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从137个工作日压缩到45天,企业投资承诺制项目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在全国率先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招标前置要件精简至3项、招标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三是降税减负全面落实,实行普惠制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兑现奖励资金44亿元,企业社保费率降低25%,税费负担全省最低;在全省率先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帮助企业担保和融资1520亿元。四是干事创业活力有效激发,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同级同岗月绩效工资差距35%,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五是国有企业实体化发展,将分散各部门管理的61家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公司重组为六大国有集团公司,成立石化产业集团。其中2家企业营收过百亿、1家企业营收30亿,国有企业在新区建设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二、完善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产业作为新区发展的“主抓手”,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九大优势产业,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18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一是紧紧抓住石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依托新区远离江河和人口聚集区、空气干燥、无自然保护区、环境容量大等天然优势,启动建设产业聚集、绿色环保、国内一流的100平方公里千亿级全产业链高端化工产业园,一期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研发和中试、医药中间体以及仓储物流,中期重点发展高端盐碱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危固废综合利用,远期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无机化工为基础的大化工。目前数十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利用兰州新区电价低、气温低、空气干燥以及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优势,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引进落地了云计算、万支付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华为、清创、未来新影等云计算上网运营,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快速建设。中国兰州数字经济论坛成功举办,新区大数据产业得到权威认可。三是依托兰石、广通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布局石化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生产、电工电器生产等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并成功收购重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公交车厂,开启我省汽车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先河。四是立足我省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规模大、气候适宜、电力和运输成本低等实际,重点发展光电新材料、光器件产业链,促进高端金属合金材料技术在新区快速转化,新引进九江德福5万吨6微米超薄铜箔、北京天成20万吨高档铝箔、正威集团10万吨铜合金高铁导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快速建设,打造技术先进、全产业链铜铝新材料加工基地。五是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引进建设了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一批医药企业,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西部药谷”加快建设。佛慈、惠仁堂等12个项目投产,尚方堂现代中药与大健康产业园、兰药抗肿瘤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凯博药业动脉止血产品通过国际标准体系认证。

  三、加速科技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动能。坚持把创新作为新区发展的“动力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06%,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注重发挥创新平台作用。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78个,组织申报科技研发项目437项。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省市级孵化器6个、省级众创空间8个,累计引进各类孵化企业372户,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二是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投资强度给予最优惠的土地政策,对入住新区的科研院所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研发投入比例给予奖励。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等院士团队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落户新区,兰石自主研发的3000马力压裂车组实现市场销售。转化科技成果151项、转化率达到23.6%。三是注重招才引智。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学历、有经历、有能力的党政干部、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人才近万人。制定《兰州新区引进经济技术人才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着力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技术深造等后顾之忧,营造重才聚才、容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人才工作服务站3家、国外引智示范基地(单位)3家,“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1家,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全国最大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兰州新区科教城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入住5所院校5万人,二期8所院校加快建设,推动兰州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四、开阔发展视野,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新区发展的“新蓝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推动综保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建成中川国际航空港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设立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4个海外保税仓,建立商贸直通渠道。开通兰州至河内、曼谷货运航线,进口货物由生活物资扩展到木材、电解铜等大宗商品。二是加快构建通道网络。与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合作建立中药材、汽车配件及集装箱中转信息平台,贯通了东南亚至中亚国家的内陆通道。推进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工程开工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三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组团参加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23家企业与俄罗斯、阿根廷、德国等国家签订11亿元订单。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中亚粮油加工产业园、甘肃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依托中亚货运班列和铁路口岸,开展有色金属、氧化铝、粮食等大宗贸易,实现货物吞吐量24.35万吨,同比增长219%。

  五、加快产城融合,着力打造宜居城市。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密度和公共服务网格化程度。建成朱中铁路正线,加快推动中兰客专、景中高速、中白高速、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中川机场三期改扩建、兰张三四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市道路25条84公里,内外联通、多点循环、快速疏解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实施了一批供热站点、通信设施、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建设,敷设雨污、中水、热力、电力等市政管线528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核心区160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建成公租房、保障房、商品房等各类住房1.9万套,现房销售率98%以上。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市政无线专网、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协同办公等平台上线运行,新区荣获“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六、实施乡村振兴,着力加快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兜底保障扶贫,全年脱贫276户98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率先完成脱贫任务。积极推进“三变”改革,组建“土储银行”,流转土地8.5万亩,成立村镇企业21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4个,带动就业1.5万人,农民人均增收913元。全年实施现代农业项目16个、总投资96亿元,现代养殖园引进中天羊业、天兆猪业、天欣猪业等4个养殖项目,加快建设百万只羊、百万头猪的养殖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现代农业种植项目7个,培育黑罗汉、甘露、索邦百合等特色品种37个;现代农业公园引进省农校实验基地、农业民俗文化博览园等5个项目,加快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以“六大整治”“六大改造”工程为抓手,投资6.5亿元对25个保留村实施风貌改造,建成美丽乡村15个、农村道路180公里,改厕5630个,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启动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6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新区被评为全省造林先进集体。实施生态修复6.2万亩,低丘缓坡生态修复经验得到国家部委充分肯定,“生土熟化”技术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新区改革体系基本建立、产业框架基本搭建,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已经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为主的起步阶段转向产业支撑发展的新阶段。

  2019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加快高质量发展、赶超进位作为新区第一要务,苦干巧干拼命干,努力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对标雄安新区,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创新试点在新区落地,推进区域性增量配电综合改革,组建运营新区配售电公司,开展基础电价、峰谷电价模式的阶梯到户电价等改革试点,新增电量统一打捆参与全省电力直接交易,最大程度降低用电成本。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新区商业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搭建“政金企”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一门、一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确保新区营商环境走在国家级新区前列。二是以更大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融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中,围绕新区九大产业,紧盯行业龙头、产品龙头、技术龙头,引进一批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的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约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全力以赴做好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三是以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的优势,积极创建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面提升综合保税区运营水平,依托敦煌文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展文物保税交易。以多式联运工程建设为载体,打造全省跨境电商、外贸加工、服务贸易新引擎。推进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框架协议落实,抢抓我省与海南、广西区域战略合作的有利机遇,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加强产业、科教、文化、旅游等合作交流,着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体系。四是以更大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循环养殖园和亚高原现代农业基地、特色花卉基地、高原夏菜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川小镇、晴望川民俗文化博览园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生态康养、林下经济现代农业新业态,使生态建设与现代农、林、养殖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兰州新区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大家常来新区走走看看,帮助我们宣传新区、推介新区,为新区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主持人:

  感谢李先生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发挥了支撑、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也事关新区开发建设的全局和成败,大家都非常关注。请您介绍一下2018年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兰州新区经发局局长杨军

  杨军:2018年,兰州新区共实施项目335个,计划总投资1830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308.5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44亿元。

  一、基础设施项目。机场建设方面。中川机场二期T2航站楼全面完成,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预可研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铁路建设方面。朱中铁路正线建成,中兰客专正在加快建设,兰张三四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公路建设方面,景中高速、中白高速、中通道加速建设,新建城市道路25条84公里,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12条、交叉路口11处。国家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甘肃中心、综合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公交场站9个。新开公交线14条,新增公交车120辆,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村村通”。组建西北首家巡游网约租车公司,353辆出租车实现网约化,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敷设雨污、中水、热力等市政管线400公里。建设10千伏配网线路128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核心区160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

  二、社会民生项目。完成17所薄弱学校改造,新开办幼儿园5所,新建小学2所,各类学校达到10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总学位达到3.5万个,全面保障了新区基础教育需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全省领先。建成“金城名师工作站”17个。建成公租房716套、保障房8300套、商品住房1万套,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现房销售率98%以上。新开工棚改房1.07万套、商品房184万平方米。仅用1年时间建成首家二甲综合性中川人民医院,设置床位350张,引进医疗卫生人才296名、副高级以上40人,设立院士、外籍专家、名中医工作室,与兰大二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区域内医共体。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家、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5家、社会福利院1家、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

  2019年,兰州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将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重点,科学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计划,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动项目建设。

中国青年报驻甘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李主任讲到了兰州新区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优化新区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请您详细解读一下行政审批改革的具体内容。

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新闻发言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魏万宏

  魏万宏:我们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坚定破除阻碍优化营商环境的障碍,着力推进承诺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个方面是率先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我们制定《兰州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方案》,在全省率先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以“减、并、转、调”为抓手,强化了“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一套机制”,努力实现“一网通办”,承诺制项目办理时限由原来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通过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部门强监管,大力推行区域评估,涉及费用由新区财政承担。

  第二个方面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我们出台了《兰州新区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坚持能减则减、能并则并、能调则调原则,新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37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4项减至13项;“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0个工作日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8项减至11项。第三个方面是积极落实“3550”任务。以建设领域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大幅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做到开办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

  主持人:

  谢谢回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