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兰州市发展成就巡礼——榆中篇】走进榆中 发现最美嬗变

 2019/10/14/ 08:51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杨贵智

兴隆山美景

技术工人操作机器

农民喜获丰收

田园筑梦

  从贫困村到专业合作社 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保脱贫

  从榆中县城驱车在西北广袤的大山中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就到达贡井镇古坝村。在村民张义功的地里,种的百合长势良好。张义功告诉记者,算下来一亩地种百合的话,可赚6000到7000多元,今年他准备挖17亩,就能赚十几万。在另一片土地上,收割机正在轰鸣声中来回作业,经过之处的土豆都被翻了出来。村民王克桂和其他人一起跟在机器后面,把土豆捡起来、扔进袋子里。如今,他们再也不用弯着腰用锄头铲子,把土豆一个一个刨出来了。

  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效力,也为乡亲们带来了致富的路子。王克桂说,合作社雇用他作为劳动力,在农忙时节帮助收割,每天能赚100多元,加上自己种地所得,能收入2万元左右。

  古坝村党支部书记杨永春说,村内有运行正常的专业合作社5个,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目前种植业以双垄沟马铃薯、紫皮大蒜为主,种植大蒜316.7亩,马铃薯600亩,同时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土壤改良种植燕麦草3000亩,还有小杂粮、胡麻、豆类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舍饲养羊为主,目前有羊场、猪场各一个。村民收入依托种植养殖业及外出打工为主。

  “我今年种了7亩菜花,收入相对往年虽然少些,但它已成为我们庄稼人的主业!”榆中县马坡乡羊下村的老安对记者说,算起来羊下村种菜将近20年了!在老安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上小学时,驻地部队院子里曾经用养料棚种植过西红柿,但没成功!再往以前推,山高地凉,种大燕麦也不黄成了当地农人真实的劳作写照!而对于兰州市来说,高原夏菜的推广种植产业化也只是从1997年才开始的。如今,兰州市高原夏菜从最初的十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78万亩。年产蔬菜300万吨,外销达200万吨,销往全国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10%的蔬菜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了保证外销冷藏需求,已兴建蔬菜保鲜库48个,恒温库容量12万吨,年吞吐量120万吨。兰州已成为夏秋季节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冷凉型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30%以上,“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农业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榆中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其中,依靠高原夏菜产业全县脱贫26811人,依靠中药材产业全县脱贫4312人,依靠马铃薯产业脱贫4123人,依靠玉米、小杂粮、油料、饲草等其他种植业脱贫10283人;依靠肉羊养殖脱贫7963人,依靠肉牛养殖全县脱贫698人,依靠生猪、散养鸡等其他养殖业脱贫2792人……2019年,榆中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当前,榆中县根据县情和不同地域特点,确定了“52369”产业发展计划,并着力打造了南部山区旅游业和冷凉型蔬菜产业集聚区,北山地区中药材、百合、舍饲养羊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马铃薯种植和设施农业集聚区,中部川塬地区都市观光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青城镇生猪产业和果蔬产业集聚区等为主体构架的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共带动4.2万户农户及贫困户全程参与到全产业化链条,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户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田园”筑梦 乡村旅游成幸福生活新模式

  说到紫色花海,估计很多人会率先想到普罗旺斯,想到新疆伊犁,想到那片了无边际的薰衣草花田,想到自己置身在花海中的美好。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种植薰衣草,那些有着“普罗旺斯”之称的紫色海洋终究不是本真。长假后,伴着凉爽秋风,去海边浪,去游山玩水,此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一片花海的花间田!这正是当前素朴李家庄花间田的写照。

  “从前,农民收入基本依靠农作物种植,一年几千元实在太少,但田园综合体投建以来,家里经营了一些特色小吃,今年的收入就高达十万元左右,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家庄村民张志伟尝到了村庄发展变化带来的甜头。据介绍,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甘肃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和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村,包括烂漫花海区、李家庄特色风情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等9大功能区,是集“特色果蔬种植、农产品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田园娱乐体验、生态养老居住”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

  为让村民充分享受发展红利,李家庄村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实现农民变居民,又以建设用地、耕地、资金入股,让农民变股民,实现合作共赢,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完成资金向资产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三变”发展模式。

  目前,区域内已有多个项目于今年4月建成开放,计划实现年产值3亿多元,吸引游客2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800多人,村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并同时带动临近三村的2145户农户共同发展致富。

  榆中县也将不断加大对资金筹措、入股分红、运营管理等关键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促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三变”改革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投资建设主体及运营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陇右名山,问道兴隆;黄河文化,拜水青城;黄土风情,都市花园”的旅游形象定位,不断丰富榆中旅游产品内容和内涵,强化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榆中旅游美誉度和吸引力,努力实现旅游全域化。目前,榆中县有旅行社门市部8家,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示范乡镇4个,旅游专业村15个,发展星级农家乐465户。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县、全国特色高原夏菜品牌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和27%。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杨贵智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