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兰州银行:守正创新,服务实体

 2019/10/30/ 05: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助力升级,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兰州银行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以资金投放为指挥棒,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致力于培育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细化客户分类管理,完善准入退出机制。遵循“行业优先、定量评测、动态调整”整体原则,根据客户经营、财务、贡献度、担保措施等指标对客户类别进行动态评测调整,将客户划分为积极拓展、支持、维系、限制、退出五大类别,完善客户准入退出机制。根据“三去一降一补”精神,全面梳理排查客户,将产能过剩、库存过多行业客户坚决划入限制、退出类;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坚决压降贷款,促进市场出清;对产能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在受理产能升级融资需求时,重点审核其环保效益及工艺流程,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的企业,作为重大风险客户管理,实行只减不增,逐步压缩直至完全退出的信贷管理措施。

  ——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针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工业强基工程等涉及国家战略和省市政府确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企业,兰州银行给予重点支持,为这些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一是专门制定行业授信指导意见、风险管控意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加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资金投放。二是实地考察客户,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适合客户经营发展的最佳信贷方案。三是给予综合授信额度,允许企业在额度内循环使用信贷资金。四是不断创新,完善产品,推出“自助贷”等业务,客户可在企业网银端完成放款及还款,大幅提升了效率。

  ——设立专业服务机构,全面对接科技企业。兰州银行将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重点客户来培育、支持。由于科技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的特性和风险特征,为了有效甄别科技企业和控制风险,兰州银行与甘肃省科技厅,兰州、张掖、白银等地科技局,甘肃省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兰白试验区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担保公司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对接科技企业金融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在甘肃银保监局的支持下,兰州银行于2015年8月成立了硅谷支行,专门负责全行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硅谷支行通过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质押信贷产品,先后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甘肃省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典范。截至今年6月末,兰州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2.68亿元。

  ——落实绿色信贷理念,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兰州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绿色基金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

  自2012年起,兰州银行正式启动“绿色信贷”工作,确定了“绿色信贷”的业务标准。经过多年发展,“绿色信贷”理念已经融入授信准入、客户选择、投向管理、授信评审、贷后管理等环节,贷款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兰州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3.36亿元,发行绿色金融债20亿元。投向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项目涉及垃圾处理及污染项目、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农村及城市水项目、绿色交通运输项目等多个领域。

  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在兰州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如兰州市的盛达集团、南特数码,天水市的华建新材料,酒泉市的甘肃大禹节水,临夏州的华安生物制品,张掖市的海升现代农业,定西市的甘肃蓝天马铃薯,陇南的金徽酒业等,这些企业都已成为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兰州银行的优质重点客户。

  扎实服务实体经济,也推动了兰州银行快速稳健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兰州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196.92亿元,各项存款2655.68亿元,各项贷款1722.62亿元,实现全省营业网点全覆盖,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在今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中,兰州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位列第362位,按总资产排名位列第349位。连续多年位列甘肃省纳税百强排行榜前十强。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兰州银行位列第57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兰州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发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把金融正能量融入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加快创新转型,实现与甘肃经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