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矢志不渝战贫困 砥砺奋进奔小康——陇南市武都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9/12/18/ 04: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 芳 杨建辉

  实干 打造特色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是助农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武都区坚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以“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核心,针对不同乡镇的区域特点,按特困片区作规划,按贫困村列项目,分类施策,每个行政村都确立一个特色产业,每村至少创办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个电商示范店、创建一个特色品牌。

  目前,武都区形成了以花椒、油橄榄和中药材为主导,生态散养鸡、茶叶、蜂蜜、辣椒、食用菌、蔬菜等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区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46.56万亩,产值达到73.05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48万亩,中药材20.83万亩,做到了适生区全覆盖和贫困户全覆盖。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拉开架势的特色产业撑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半壁江山。

  武都区在“三变”中也跑出了加速度。借力改革东风,武都区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6亿元,全区共建扶贫车间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73个。其中319个贫困村建立合作社1656个,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

  把贫困群众紧紧嵌入到产业链中,武都区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订单帮扶等模式,采取保底分红、股份返利、效益分成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近两年,已有13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红,分红总和1200万元,户均增收1100元。2019年,全区691个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6万元。其中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60.53万元。

  为了让特色产业有效对接全国市场,武都区还积极搭乘“互联网+”的信息快车,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挖掘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网货,精心打造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形成“产业+农户+合作社+网店+平台”的电商扶贫新模式。

  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阿里巴巴在甘肃的首家产业带,开办各类网店、微店1887家。今年累计实现电商总销售额14.36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00余元,真正让精准扶贫插上电子商务的腾飞之翼。

  精准的资金投向、紧密的利益联结、科学的带贫机制,切实激发了传统产业活力和区域产业带贫动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担当 奋战一线真帮实扶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脱贫攻坚,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都区聚焦扶贫重点、整合扶贫力量、聚集财力物力,动员党政和全区全社会所有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武都区充分调动行业优势和社会力量,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效结合起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年来,武都区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动员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爱心人士等参与消费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凝聚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筹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群众谋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武都区通过选好配强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和驻村工作队员,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白天村民外出干活,晚上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就入户商讨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发现建档立卡资料和帮扶计划有出入,就加班加点核实清楚。村民不懂政策,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这也成了武都区各级帮扶干部的工作常态。

  五指成拳、聚沙成塔。脱贫路上,武都区还结识了许多好“亲戚”,各方力量因为这项伟大的事业紧紧地熔铸在了一起——中国文联,在资金、物资、精神上给予武都区大力支持和帮助;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市场对接、项目推介、劳务协作等方面找准了结合点和共赢点,实现了由横向对接向纵向帮扶的深度融合,让脱贫攻坚的“大合唱”越唱越嘹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武都区贫困人口减少到732户241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5%,全区累计减贫14.77万人,319个贫困村中310个村达到退出标准,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97.18%。

  如今的武都,崇山峻岭依旧,但群山之间的农业、农村、农民经过脱贫攻坚的磨砺和洗礼,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宏伟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上正逐步变为现实。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