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西部动物小说之王野外“勘探”出的童话世界

 2020/01/16/ 0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纪敏

  刘虎:只想表达人和自然和谐才能共存

  1月10日,刘虎的动物小说系列新作《暴雪》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之际,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通过微信对刘虎进行了专访。

  兰州晨报:从工程师向作家的转变,是偶然还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刘虎:写作是我少年时代就有的爱好,迄今为止,依然是业余爱好,主业依然是研究地质勘探技术。

  兰州晨报:技术工作需要严谨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而创作则需要感性和虚构的形象思维,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无影响或者是互补?

  刘虎:其实当下的很多作家都是理工科出身,这和生活本身的进步有关。从我个人的认知来说,我觉得科学的逻辑性、理性,有效弥补了自身形象思维的缺陷。

  兰州晨报:祁连山的动物世界有益于你的创作,能谈谈您在祁连山的生活吗?

  刘虎:我在祁连山的工作就是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用脚丈量大地,和大自然零距离,亲近泥土,很苦,生活很单调,但工作本身很有挑战性,也会遇到很多新奇的事,比如经常在牧民家投宿,了解民族风情,工作性质让我和野生动物可以零距离接触。

  兰州晨报:寓情于动物是为了更好表达一种思想还是有别的因素在里面?

  刘虎:两者皆有。总体来说,我认为万物是平等的,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说明人和自然应该和谐才能共存。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文本构建一个这样的生活场景。

  兰州晨报:工作与写作都需要合理规划时间,能否谈谈您的生活规律和写作习惯?

  刘虎:我的工作很苦,因为受季节和不可控因素影响(野外工作进度是难以把控的),也缺少规律,写作需要自己寻找时间。多数时候都是随手记录一些灵感,找空隙整理。这就需要牺牲游戏娱乐和休息时间。

  兰州晨报:能具体说一个您和祁连山零距离接触的故事吗?

  刘虎:这十多年里,我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却从来没有机会去写那部关于诗人和花海子的小说。最令我感到痛苦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关于诗歌的激情正日渐消减,像当下很多流行的作家一样,我的写作,也逐渐陷入了对颓废、萎靡等现象的描摹,作品总是散发着灰色的光芒,蕴含着强烈的绝望色彩,描写负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了驾驭正面的水平。

  我第一次和花海子的邂逅,是在去西藏时路过那里。当汽车出敦煌、翻过当金山不久,一片闪烁着银光的水面就气势磅礴地汹涌进我的眼帘。那片横亘的、烟波浩渺的水域在苍莽荒凉一片焦黄的戈壁滩上显得突兀而孤独,那情景,像透了一个诗人在对着一块石头抒情。我也似乎突然从中为自己总是在发掘颓废之美找到了借口。

  说来也巧,当我们过了花海子,中途在大柴旦吃饭的时候,无意中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爱情故事:饭店的老板娘来自敦煌,她祖籍四川,父母是当年支边的知识青年。高中毕业那年,女孩和几个同学到花海子游玩,邂逅了一个大柴旦的小伙子,一见钟情,居然就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决绝地嫁了过来。敦煌之于大柴旦,无论是物质的繁荣还是外界的名头,应该都不是大柴旦能够比拟的。可是,这样的浪漫故事真的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发生了,在颓废之声膨胀弥漫的现实里灿烂地开放,《第十四对肋骨》就这样和读者见面了。

  兰州晨报:请您自我总结和评价一下自己创作目标实现与否?作品的价值与遗憾?今后的创作有何计划?

  刘虎:尽管我少年时代就喜欢文学,但并未将它当做事业,所以谈不上是否达到目标。我对自己的作品基本都是满意的,因为都是自己所思所想。当然,从艺术上讲,未来我还会尽力提高自己。我的创作没有明确的规划,因为我始终是一个业余状态。但我喜欢写作,因为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目前我比较满意自己的状态。我未来会依然按照自己的兴趣去率性而写。正因如此,所以拒绝了多数约稿。当然,现在我已经逐渐清晰,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甘肃,放在西部,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熟悉那片土地。

  兰州晨报:您对自己创作已经取得的成绩,最想感谢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

  刘虎:我最想感谢的当然是原《儿童文学》主编徐德霞老师。是她从自由来稿中发现了我,并持续性给予关注和指导。最感动的是她会在鼓励我的同时,指出不足和缺憾,并指明如何修改提高。她编辑《儿童文学》37年,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活辞典,熟悉儿童文学创作、理论、作家和期刊及出版,了解童书市场,她个人的经历就是一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所以她的指导对我的提高产生了巨大作用。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纪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