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画出心中的感动和敬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莉
曙光再现 张玉泉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创作,甘肃省美协副主席、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玉泉全景式表现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油画作品《曙光再现》收笔完成。作品引起同行和业界的肯定和赞誉,有观者评价,这是一幅历史的画卷,用画笔唱响赞歌,为英雄画像,为时代立传。日前,张玉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以画笔来表达对白衣战士和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感动和崇敬之情。
张玉泉1982年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兼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专攻油画,旁及书法、摄影和音乐。他说,艺术是一辈子的事业,所以几十年来未曾停下手中的画笔。
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玉泉宅在家里,每天都关注新闻,疫情的发展,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与亲人挥别,与战友携手,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武汉援助的场景,以及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而来的救援力量……这些都激起了张玉泉内心的波澜。“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去一线,很自然地想用画笔来表达心声、抒发情感。”他着手构思一幅场面宏大壮观的油画,来展现这场抗疫阻击战。
主题,张玉泉一开始就想好了。在对新闻素材融合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的脑海里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前景90%的画幅满满的全是白衣战士,远景处很细的一部分位置,出现天空和象征性曙光。在此基础上,他将作品基调定位为写意性的笔调,不求型的逼真,意到为主,主要表现笔触的力量和动感,以及色彩的力度。在画面空间处理上,他打破时空观,用四维空间、象征性和史诗性画面来摆布人物,在画面上形成战场般的叠加效应。
起稿完成,开始创作。家里只有这么大的画布,张玉泉把两张拼起来,长1.8米、宽0.63米,在这相对来说较大的画幅上,他整天在滚动的新闻声音中作画,对白衣战士的敬仰之情化为发自内心的创作动力。画面从局部入手,从躺在病床上的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画起,窗外寂静无声,张玉泉内心波澜起伏,激情迸发,他说,中国医生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他钦佩这种精神。他以油画刀为笔尽情挥洒,逐步完成构思。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内容,张玉泉撷取最感动自己的部分,重新消化理解素材,整体谋篇布局,反复揣摩画面构成,人物怎么用笔,明暗关系怎么处理、每一组人物如何前后穿插、主次如何协调、透视是否合理……他一遍一遍地画着,好在油画可以覆盖,可以增减,今天画了明天刮掉,就这样反复地画,直到自己感觉比较满意为止。
李文亮医生走了,张玉泉在画面前加了一组鲜花,表示对他的惜别之情;一个身染新冠肺炎的新生儿在保温箱里活下来,张玉泉赶紧画下来,放在李文亮之前,意味着一个生命走了,但是新生命活下来了。绘画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要靠造型说话。张玉泉不断丰富画面构思,将不同场景的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幅画面上。医护人员抢救现场、鲜红的旗帜、人民子弟兵、空军大型运输机、源源不断的支援队伍、各地运送物资的车辆、警察、志愿者、工厂加班加点生产防护用品场景,还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内景……当看到一支甘肃援助武汉医疗队身着紫色的衣服出征,张玉泉得到灵感马上画下来。他越画越明朗,画面随着精心的构思也逐步丰满立体起来。远景处,大江滔滔,曙色明亮,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全部集结武汉,构筑起一道战胜病毒的坚固长城。2月23日,在画面上写下“武汉”两个字后,张玉泉完成创作。
纵观整幅画作,如同电影画面,气势恢弘,堆色厚重立体,情绪饱满凝重,充满动感,各种场景如同平行蒙太奇,把不同人物置于同一“广场”,波澜壮阔地展开故事讲述。张玉泉介绍,创作的过程其实很费劲。整幅作品包括一百多位人物,在一个多平方米的画幅上,大的头像比核桃大一些,小的人像只有指甲盖大小。这么小的形象,要在刀法上有感觉,还要外形上肖似,有一定的难度,他一天也只能画15厘米长左右的小方块。
张玉泉给作品起名《曙光再现》,寓意曙色在地平线上显现,希望就在前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04日【文化视点】首阳思夷齐
- 2020年03月03日【健康视点】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 2020年02月18日【健康视点】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解读
- 2020年02月04日【视点】坚强与牵挂——甘肃抗击疫情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