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 王睿君
春早微寒,但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建设却热火朝天。
4月7日一大早,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十栋高楼拔地而起,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如今,这片建设如火如荼的区域即将成为东乡县产业扶贫的重要基地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高楼拔地而起,吊车、铲车等施工设备正开足马力忙碌作业。
东乡县四面环水,境内却十分缺水,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十分匮乏,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了走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从根本上解决东乡县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东乡县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河沿川沿路沿库4条特色经济带。
去年以来,东乡县全面启动沿洮河经济带建设,通过安居工程、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生态治理、文教卫生公共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同步规划特色风情小镇,推动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及民宿产业发展,引导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让偏远山区群众斩断“穷根”,走出一条永续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眼前的47栋安置区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进度稳步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5815户搬迁户实现入住。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东乡县在启动沿洮河经济带安置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实施东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园(沿洮河经济带工业园区)建设,在原有甘肃东乡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的基础上,扩增规划了占地1900余亩的工业园区,通过“企地联动”模式,招商引资、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引进新型建筑材料、民俗用品、农副产品加工、针织加工等集生产生活、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预计能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可基本满足一户一人稳定就业需求,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
“通过沿洮河经济带后续产业配套项目建设,我们解决了妇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激励了妇女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术。妇女们走上工作岗位,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更加重视,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东乡县县委书记马秀兰坦言道。
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吸纳周边妇女240余人在此务工,每人平均月工资近2000元。
东乡县大树乡杨家村的马合者一家的好日子,就是沿洮经济带建设项目给“带”起来的。
掰着指头算起来,马合者家有些“家底”,10亩玉米地,10只羊,2头牛;家里三儿一女,人丁兴旺。可这一家子“锁”在深山里以后,经济负担反而更重了。10亩地耗费了马合者和丈夫的大部分精力,勉强够一家人糊口,剩下的都得保住牲畜的饲料。4个孩子最大的14岁,都是马合者照顾,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学问题可咋办?
“我们住得偏远,坐车到镇里就得一个小时的路程,家里的地和牲畜不能不管,孩子读书又没人照顾,家里收入低,孩子以后的学费都是问题。”马合者向记者谈起来当时的艰难处境。
马合者正在扶贫车间里忙着缝制帽子。
去年,村干部给马合者带来了好消息,随着沿洮河经济带建设,像她家这样的偏远地区贫困户,都将集中搬迁到达板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家里的牲畜和地咋办?搬去没有收入咋办?马合者起初十分担心,可村干部的又一个消息让她打消了疑虑。安置区工程还有配套的扶贫车间,学校、医院也要开始修建,不仅是他们的就业问题,孩子的上学问题,老人的看病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去年11月,马合者一家走出深山,搬进了达板镇里的楼房。同月,从未外出打工的她参加了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培训,成了上班打卡的产业工人。扶贫车间离新家就十分钟路程。见到马合者时,她正忙着缝制帽子,但言语间充满自信和幸福感。她告诉记者:“我现在有稳定收入,照顾家里也不耽误,我们把牛羊都买了,丈夫光照管家里的地,家里收入多了,负担少了,日子也顺当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 王睿君 临夏4月7日电)
图片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08日“带”动群众奔小康——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建设侧记
- 2020年04月04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天水】甘谷:樱桃树结出“希望果”
- 2020年04月07日【成就巡礼】找准突破口 迈上致富路——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