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白银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纪实

 2020/07/17/ 11:15 来源:白银日报 记者 马晓微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我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纪实

  白银日报记者 马晓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揽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等方面先行突破,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大格局,打造黄河流域脱贫攻坚先行区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发展脱贫产业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产业布局,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立足十大特色产业优势,积极谋划、科学布局,全力构建大农业发展新格局。壮大特色产业,围绕“两园两率两节点”产业脱贫行动,突出牛、羊、果、薯、药、蔬、黑毛驴、小杂粮、水产养殖、文冠果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脱贫产业园328个、特色产业园403个,覆盖全市702个行政村,十大产业带动贫困户8.64万户37.27万人,贫困户依托十大产业及光伏等其他产业人均实现收入2435元,占人均脱贫指标3800元的64%。培育知名品牌,围绕“独一份”“特中优”“珍稀缺”的定位,大力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会宁小杂粮、靖远枸杞、景泰条山梨、会宁胡麻油等4个农产品进入“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名录。强化主体带动,围绕以工业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念,招大商、引大资,引进新希望、新疆润丰、河南牧原等大型循环农业龙头企业18家,投资规模200多亿元,全部落地建设,创造了招商引资白银速度,预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名列全省前列。

  聚焦多元发力园区大视角,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

  该局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着眼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大力培育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打造生猪养殖加工、肉羊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瓜果种植加工、马铃薯种植加工、特色草食畜牧业、戈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地方地理标志产品、通道物流十个百亿级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创建以30万亩枸杞种植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100万头生猪养殖、100万只肉羊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景泰川供水工程,创建以20万亩食葵种植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100万头生猪养殖、10万头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优化多线勾勒生态大手笔,打造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引领区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完善沿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四抓四促”城乡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等行动,有效消除农村“视觉贫困”。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民宿旅游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特色品牌,全市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82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8个,省级文明村镇35个,市级文明村镇70个。打造花村·顾家善等“六朵金花”和水韵独石、陶瓷小镇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探索高标农田多业共生大思路,打造黄河流域高效节水样板区

  该局还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建设相结合、与引进大型现代龙头企业相结合、与撂荒地复耕复垦相结合、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吸纳农村劳动力相结合的“五个结合”模式,创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白银经验。加大建设投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数额有限、项目投资存在缺口的问题,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4530.96万元参与项目建设。创新建设模式,采取“到册不到户、一企一基地”的办法,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再由项目实施企业招引种植企业或大户共同经营。突出建设效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近300方、节肥45%、节药30%、节工50%,出地率提高10%,让过去“靠天吃饭”的干旱田,变成稳产增收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丰收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