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会宁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回眸

 2020/11/05/ 08: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

——会宁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回眸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会宁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工作总目标,易地扶贫搬迁2828户13467人,同时健全机制,项目跟进,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记者从会宁县获悉,年底前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发证,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

  9月初,记者在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看到,高楼林立的院内公示栏上,详细公示了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会宁县委、县政府合理调整优化安置小区规划布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安置小区周边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安置户就学就医有保障。配套建设文昌小学教学楼、第六幼儿园,让易地搬迁户孩子可就近入学入园。

  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主任周彦龙介绍,针对钟鼓楼安置小区安置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差异大的实际,县上因人因户建立“后续产业一户一策”就业台账,搭建就业对接平台。通过自主创业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安置搬迁户就业;落实有组织劳务输转优先的原则,实现了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十三五”期间,会宁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达到100%。

  “十三五”期间,会宁县2828户搬迁安置户后续产业全部达标。乡镇安置点的684户,户户有产业,苹果种植、养羊、养牛、养驴、蔬菜大棚、沙田西瓜遍地开花;进城入园安置户2144户。同时,用好省上下达的730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资金,对“十三五”期间后续产业薄弱的365户进城入园安置户,每户按照1600元的标准固定分红。

  目前,已拆除2163户,符合拆旧复垦旧房保留条件户数665户,做到“应拆就拆”。同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分类处置”的原则,全面完成复垦复绿工作。

  搬迁群众来自不同乡镇,怎么管理?会宁县为37个安置点配备社长37名。在进城入园安置点设置就业服务窗口,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专门负责就业登记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安置户分类登记。目前,18名单元长和4名楼栋长均配备到位。

  具体管理中,会宁县严格按照“一户一档”管理制度要求,做到了一户一册一档;所有安置点设立了永久性公示牌,进城入园安置小区设立后续产业到户到人公示展板,对搬迁对象和后续产业进行了公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宁县多措并举,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在乡镇安置点积极引导安置户,立足配套后续产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增加搬迁户产业收入,确保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渠道。同时,用好省上下达的73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资金,对365户后续产业薄弱的进城入园安置户和16户残疾、意外变故的特殊户,每户按照本金8%的标准固定分红,全力做好进城入园安置户托底保障。

  周彦龙介绍,下一步,县上将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巩固提升工作,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措施,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