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近观冬奥】“冬奥风”点燃北京冰雪“热潮”

 2022/02/08/ 23:2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张文博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纪念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快看,快看,冰墩墩!”当冬奥会吉祥物的身影出现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裸眼3D大屏幕上,立刻在前来购物的顾客中间掀起热潮。大家像追逐当红明星一样,纷纷拍照留念。接着,“冰墩墩”踩着滑雪板纵身一跃,仿佛飞到了顾客身边,引起一片喝彩。

  “冰墩墩”受追捧的背后是人们认识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广大市民或走近了解冰雪运动,或亲身体验,北京的冰雪“热潮”被迅速点燃。

(一)

  连日来,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彻底“火”了,线上线下更是一“墩”难求。

  线上,2月3日,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访客数破百万;2月4日,5000个冰墩墩手办上线15分钟便被卖空。线下,王府井的冬奥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前每天都排着长队,市民争相购买冬奥会吉祥物,带动工美大厦客流同比增长达5倍;在祥云小镇的冬奥特许授权体验店从开门便排起长队,“冰墩墩”更是“一墩难求”;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冬奥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北京冬奥吉祥物、主题明信片、徽章等纪念品全部被抢购一空。

北京冬奥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不仅纪念品热销,武大靖、任子威、谷爱凌等冰雪健儿成为北京市民心中追逐的新偶像,冬奥场馆、每场比赛、冰雪器材……甚至关于冬奥的一切都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少年儿童开始关注学习冬奥知识。

  在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冬奥专题专区,《第一次滑雪》《谁都可以成为滑雪专家》《冬奥简史》等冰雪运动相关的图书备受小顾客们青睐。隔壁的特色书屋春风习习馆里,一场特别的冬奥主题公益画展正在呈现。展出的作品都是由书店周边学校里的小朋友完成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冬奥会的各种比赛项目,畅想冬奥,尽情抒发着喜爱之情。

(二)

  当春节遇上冬奥会,北京冰雪消费热度持续攀升。春节期间,北京不少市民走进滑雪场、踏上冰道,在运动中感受别样年味,大众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王府井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冬奥标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2月3日,在什刹海冰场,一个个身着紧身运动服的“北京什刹海速滑俱乐部”的队员们雨燕般从冰面上掠过,尽情体验着冰上的速度与激情。冰场负责人徐建介绍说,1月11日开放以来,20余天冰场已接待超过15万人次客流,远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为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北京市紧扣冬奥主题,推出了20多条冰雪主题精品线路和北京冰雪旅游地图。不少“就地过年”的北京市民都把目光投向了京郊,纷纷来到古北水镇景区,在长城脚下赏冰戏雪。景区将汤河的天然冰场打造成为超大型冰雪乐园,滑冰车、冰上保龄球、冰上碰碰车等项目成为亲子家庭的最爱。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北京地区的“冰雪”“滑雪”等冬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均高于215%。北京近郊的滑雪场以及市内的冰场也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地。其中,北京的南山滑雪场位居热门景区榜首。

  与此同时,伴随“2022北京冰雪消费节”启动,北京市场上冰雪运动等体育类消费也进一步升温,雪服、器材、防护用品等同比增长超15%。

市民体验冰雪运动乐趣

(三)

  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冰雪运动也在快速地深入人心,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踏上了冰场、雪地。

  据悉,北京市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步建成,共有市级青少年冰球队5支、滑雪队1支,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125支,注册人数从2017年的79名增加至7565名,4年内增长近百倍。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均达到200所,“冰雪运动进校园”做到了16个区全覆盖,中小学生上冰上雪已达约210万人次。

  “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在群众间迅速普及,曾经的‘冷项目’变成‘热运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说,预计2022年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将达到1000万,特别是青少年冰雪运动将取得长足进步。同时,随着冬奥效应持续释放,“双奥之城”将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