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奋斗者正青春】
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
——庄浪县“90后”青年苏晓林返乡创业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刘欣语
微风吹过,庄浪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地埂、沟坡塬峁,果树成行成带,果林繁盛茂密,如绿波起伏荡漾。
在卧龙镇苏山村的种苗培养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专心培育脱毒林果苗木。他,就是返乡创业的苏晓林。这位“90后”青年在家门口脱毒扩繁种苗,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广袤田野 蕴藏机遇
2012年从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苏晓林曾在海南、浙江、山东等地从事种苗培育工作,特别是在山东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种苗培育经验。
“十年磨一剑”,返乡创业,不是苏晓林一时心血来潮。“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庄浪县重视人才返乡创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苏晓林说,果业发展西移是大势所趋,加之果苗供货商大都在新疆、河南等地,回甘肃发展种苗种植生产,物流成本等也可大大降低。
起初,苏晓林依靠家里的5亩地,建立了脱毒种苗工作基地。去年,他注册了甘肃佰益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果树种苗脱毒扩繁。
“你种的是啥菜?”“噢,是果树苗?”“苗子为啥放在房子里?”村里人路过苏晓林的大棚和实验室时,总是很好奇地问。
由于村民对于科技含量高的脱毒种苗培养知之甚少,以至于苏晓林一时难以招到工人。好在表弟支持,招来了几位工人。
虽然人手问题解决了,但有的工人认识不到全程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不按规定流程步骤操作,导致种苗污染而作废。于是,苏晓林在每一筐种苗上都注明了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日期,以便溯源查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在超净工作台进行组培苗无菌化接种的柳云云说:“能每天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都是和柳云云一样的家庭主妇,她们在照顾老人小孩之余,还能有份挣钱的工作。
今年7月,苏晓林新注册了庄浪佰益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周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吸纳并带动周边26名群众就业,发展壮大脱毒育苗项目。
庄浪县委县政府和卧龙镇党委政府给予返乡创业者大力支持,对苏晓林的生物技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400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助,建设冬暖大棚项目,以保证冬季种苗供应的生产需求。
拓展产业 大展才华
在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独树一帜,马铃薯脱毒种苗及种薯研发繁育已形成气候与特色。庄浪也是苹果产业大县,全县种植面积达65万亩,然而很少有人将脱毒技术运用到果树种植,近年来果树老龄化、品种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苏晓林深谙脱毒种苗对果树提质增产极具重要作用,在实验室内,他向记者展示了脱毒苗和被污染的组培苗的长势,透明容器里的脱毒苗枝叶翠绿,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而被污染的组培苗叶片发黄,茎叶枯萎。
“脱毒苗木其实就是基于植物脱毒技术研究,在苗木的组织培养过程和整个生长周期都进行无病毒、无毒化处理,这样培育出来的苗木原种没有带病毒也没有遗传病毒。通过脱毒处理,也能大大提升苗木的繁殖能力。”苏晓林介绍。
苏晓林培育的脱毒苗木由苹果苗扩展到樱桃苗、草莓苗、桃子苗,涵盖了林果、药材、花卉等。据悉,脱毒樱桃苗与普通樱桃苗相比,产量高出约30%,樱桃苗在组培室内生长约一个月后,就能移植到温室大棚里,再生长35天便可销售。
勇于创新 打造“芯片”
记者在脱毒苗木繁育大棚里看到,集约化育苗车间里,同一阶段生产的苗木整整齐齐,长势一致、标准一样。“这样便于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果园。”苏晓林说。
苏晓林不断探索创新,在脱毒苗木繁育中申请到5项国家发明专利。
“市面上95%的培养容器都是玻璃瓶,而玻璃瓶每次回收利用,都需清洗并且消毒,费时费工,成本较高。”苏晓林介绍,他尝试定制了适合苗木生长的耐高温耐高压塑料袋和塑料盒,只要把控好容器的透光性、耐高温程度等,就可替代组培室里的玻璃容器。仅培养容器改进这一项,就降低成本20%。
苏晓林每年培育出数十万棵脱毒种苗,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他十多年里积累了稳定客源,遍布新疆、河北、山东、云南等地,稳定的客源和不断增加的老顾客,也印证了他培育出的苗木品质。
“组培苗和脱毒苗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实际种植中,脱毒苗抗性强、生长快,果实品质高。”苏晓林说。创业一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利润约20%,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今年,他培育的种苗订单已被预订一空。
在“植物工厂”里,苏晓林经常钻研到深夜,进行科研攻关。他希望通过脱毒扩繁技术,对稀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并建立植物种苗数据,打造种业“芯片”,改变家乡、造福乡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28日【奋斗者正青春】向光而行是她的答案——记2022届甘肃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王澍
- 2022年06月16日【奋斗者 正青春】向光而行是她的答案 ——记2022届甘肃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王澍
- 2022年05月18日【奋斗者正青春】微笑看得见 服务零距离——省高速公路运营监控调度中心直播间见闻
- 2022年05月17日【奋斗者正青春】大峪河畔“护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