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二十大代表风采】刘兰伊:乐当百姓贴心人

 2022/10/13/ 08: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李永萍

【二十大代表风采】

刘兰伊:乐当百姓贴心人

刘兰伊讲党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干练的短发,利落的身影,脸上总是笑意盈盈,这是刘兰伊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从青年到不惑之年,扎根基层22年,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人生“答卷”,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

  1997年,还在读大学的刘兰伊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兰州市第一批社区书记,扎根基层一线为民服务。

  2000年,刚刚踏出校门的刘兰伊,作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街道的基层社区工作。

  “姑娘,你是咱单位的第一个大学生,给老百姓办事,就需要你们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在老居委会主任周奶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刘兰伊不断成长。她深知,在基层岗位工作,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全力为民服务、真心为民解忧。

  只要你和群众很亲近,群众就会和你很亲!秉持这样的信念,刘兰伊在社区一干就是十多年,连续担任三届社区书记,始终坚守在为民服务第一线。

  时光如水般流逝。2015年,刘兰伊被组织安排到白银路街道工作。

  “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做为辖区长治久安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这是刘兰伊从事基层治理工作20余年始终践行的理念,也是她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浓缩。

  2018年3月5日,白银路街道举办了“雷锋角”“学雷锋”活动,为辖区老人义务理发。

  几位老大爷理完发后问刘兰伊:“你们这个活动以后还有吗?不会是应个景,只搞一次吧!”面对老人们期盼的眼神,刘兰伊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来。

  说干就干。接下来,白银路街道从爱心义诊、爱心理发做起,动员辖区单位、商户、党员和志愿者,把“雷锋角”逐渐扩大为“共享集市”,设置爱心义诊、健康教育等5大类30余项服务内容,每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便民活动。

  四年多时间过去了,白银路街道共服务辖区居民群众5万余人次,“共享集市”已经成为白银路街道和各社区为民服务的重要阵地。

  为了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刘兰伊探索建立全覆盖三级党建网格工作架构,在街道一级“大网格”、5个社区二级“中网格”、30个党支部三级“小网格”的基础上,与辖区单位延伸设置了35个党建服务点,涵盖物业管理、法律援助、文体教育等20多种类别的党建特色服务。

  “刚开始大家对‘共建共治共享’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单位没有走出去,也不想走出去。那时候我只能自己带队一家一家地约、一家一家地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兰伊依然记忆深刻。

  经过多年努力,白银路街道的党建“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依托1个街道“大工委”和5个社区“大党委”,与16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刘兰伊在充分调研、遍访民意的基础上,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事项,详细制定了项目计划清单,逐个进行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辖区资源和力量深度融合,拧成服务群众的“一股绳”,齐心协力服务居民群众,赢得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疫情期间,刘兰伊总是坚守在防疫一线,每天往返于辖区各卡口点,督促落实摸排责任,全力织密卡口“防护网”。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共产党员,面对疫情时,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刘兰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刘兰伊和同事们把街道5个社区208个楼院细化分为73个片区,建立73支248人驻守干部工作队,协调“社工委”委员组建200多人的值守队伍,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兰伊的努力下,白银路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跻身全省前列,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赞誉。其中,“共享集市”引领新型社区志愿服务优秀案例荣获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街道所辖正宁路社区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1年,刘兰伊荣获“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受到甘肃省委表彰。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刘兰伊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分享这份沉甸甸的喜悦时,她激动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非常期待通过这次盛会,了解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党和国家对基层工作的新要求。我坚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的基层服务会更加暖心、便捷,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