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甘肃新媒体集团特别策划 | 走进乡村看振兴

 2023/03/22/ 17:2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茂恒 周者军 张晓燕 陈德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茂恒 周者军 张晓燕 陈德政

  “以前,这一片是山坡地,靠天吃饭;现在都是果蔬大棚,现代化种植。”

  “过去的房子是自己盖的,虽然各有风格,但是乱七八糟。现在白墙黛瓦、灰墙彩画、木墙典雅,村村统一规划,美丽又整齐,旅游的人还多嘞!”

  近日,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记者一行深入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州康乐县,甘南州舟曲县,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康县、成县,天水市甘谷县等多个区县的村庄,倾听乡亲们幸福的诉说,感受乡村发展巨大的变化。

  “党建引领促民生,幸福指数再‘梯’升” 

  在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的一个种植大棚里,记者遇到了腼腆内敛的村民张小林。“以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全靠孩子他爸外出打工。”张小林一边忙碌一边介绍道,“在村党支部指导帮助下,现在我们老两口通过大棚种植菜瓜、玉米和洋芋,挣得比以前多,还能照看小孙子。”

  近几年,边家湾村依托沿洮蔬菜产业带定位,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集中托管农户闲散地块248亩,规划建设双层钢架大棚256座,配套修建产业路4.4公里、水渠3公里、水井2座,打造了全县土地托管集中种植示范基地。支部4名党员示范种植带动全村92户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我们村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村。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不断规范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治理水平,提高为群众办事服务能力。”边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说道。

  “党建+产业”有力度,“党建+民生”有温度

  为有效解决“三留守”人员及特困群体吃饭难问题,陇南市宕昌县官亭镇王家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对村内闲置房屋进行设计改造,开办了便民、为民、惠民的“幸福食堂”。

  食堂内设有观影区、棋牌区、读书区,不仅方便群众吃饭、聊天、娱乐,而且能够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既保障了“三留守”及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又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孩子们出去打工,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有了食堂就好得很,还能找人说说话、解解闷。”78岁老人宁长秀笑呵呵地说。

图片 1.png

宕昌县官亭镇王家村一角 周者军 摄

  据悉,海拔1790米的王家村,现有常住人口106户476人,其中留守老人26人,留守儿童8人,留守妇女5人,特困供养困难群众8人。

  “出家门,进厂门,奔的都是小康门” 

  在一个阳光正好,天气微凉的下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临夏州康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坐落于胭脂镇大庄村,一期项目总投资0.955亿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主要建有日产10万棒的集菌棒加工、灭菌、接种、养菌为一体的生产车间1栋,养菌棚200座,生产棚500座,3500吨保鲜库1栋,锅炉房及附属配套设施。

图片 2.png

康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张晓燕 摄

  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整理、加工、包装菌棒。“基地建成后,我们这些附近的村民可以就近工作,也可以照顾父母孩子,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工人罗新媛略显激动地说道。

  “现代示范园区主要是以香菇菌棒生产、出菇、加工、销售为主。2022年生产香菇菌棒686万棒,木耳菌棒36万棒,生产香菇3978吨,产值达4282万元。香菇产品均销往兰州、西安、成都等地。”甘肃千枫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玉锋向记者介绍:“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500人以上,增加收入1250万元左右。”

  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2022年,全省衔接资金的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脱贫地区的2231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35万户,7.1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户80.4万户。

  “村容村貌变靓了 致富路子变广了”

  “福坝原名为付坝,因村民多为付姓而得名。后来,为取美好寓意,遂更名为福坝……”刚到陇南康县的福坝村,就看到讲解人员正领着一众游客进村参观游览。

  “以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进村入户深度游,感受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美景和历史人文魅力,是当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旅游方式。福坝村依山傍水,宁静秀丽,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我们也是慕名而来。”游客杨先生告诉记者。

图片 3.png

康县长坝镇福坝村一角 张晓燕 摄

  “过去我们村不仅是贫困村,而且卫生环境‘脏乱差’。”福坝村党支部书记权连华介绍道,“近几年,我们依托青龙山大景区,注重文旅康养品牌提升,培育山野民宿、文化创意、中医保健、康复疗养、研学旅游、会务会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同时,村集体出钱群众投劳,力所能及推进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公共厕所改造等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逐步实现生态宜居。”

  记者了解到,去年省乡村振兴局启动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以8大行动和7大工程为重点的乡村建设,优化调整确定发展类村庄8027个,累计编制完成6536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40.66万户农村卫生厕所年度改造任务。

  诗意田园,悠然山居

  地处拉尕山国家4A级景区内的甘南州舟曲县拉沟村,近几年也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办起了民宿、餐饮、乐游服务驿站,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以农民为股东的公司——舟曲县拉沟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民宿产业。

  “驻村帮扶的6年间,我们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以‘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拉沟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六军表示:“现已打造完成11家精品民宿,总客房数44间。旅游旺季来临,接待游客人数越来越多,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电商直播爆火了,鸡蛋插上‘翅膀’了”

  来到陇南市成县白马寺村的“山村鸡司令农场”,映入眼帘的是60米葫芦长廊和一个萌宠动物乐园,黑乌鸡、贵妃鸡、珍珠鸡、鸵鸟、梅花鹿、兔子等多种特色动物聚居其中,呈现一片春意盎然之景。

  直播间里,被称为“鸡司令”的“新农人”尚育康,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直线上涨的网购订单,让他和旁人聊天都成了奢侈。电脑背后,五六个村民手法娴熟地打包着发往全国各地的“土鸡蛋”和“乌鸡肉”。

图片 4.png

成县陈院镇白马寺村村民打包“土鸡蛋”和“乌鸡肉” 张晓燕 摄

  “电商直播爆火的这几年,弟弟尚育康不仅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还在线上介绍果蔬、讲解种植技术,探索农业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体验等创业新门道,以期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哥哥弓庭告诉记者:“跳出传统销售模式,不仅我们扩产增收(节假日旺季日均收入30000元以上),附近村民也能获得‘额外收入’,一个月大概2000多元,还能学习养殖种植技术,对于农产品品牌的树立推广也大有裨益。”

  “东西部协作 近了手足情 富了老百姓”

  2022年,全省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山东省、天津市援助我省财政资金32.22亿元,启动实施协作项目1545个。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向东部协作省市选派挂职干部242名、专技人才2397名,东部向我省选派挂职干部270名、专技人才2030名。

  兄弟省市精诚相助、真情帮扶,为我省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注入持久动能。走进“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整齐陈列的蔬菜大棚、幸福和乐的村民……一幅业兴、家富、村美、人和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去年4月,我被选派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负责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天津市东丽区优秀年轻干部杨森介绍说,“在基层治理方面,开展了‘村小二’为民服务代办工作,已为40余人解决4大类20余项代办业务;在发展村集体方面,协调东丽区东西部协作316万元资金,流转村集体土地40亩地,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20座,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收入,带动易地搬迁农户100户、380余人次就业,平均每人每户年增收500元。”

  “在东丽区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大城村成立了村民自治协会、老年秧歌队、老年舞蹈队,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安远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雄说。

  “以前住在王台村,生活条件很艰苦。搬迁到大城村,住上了小洋楼,跳上了广场舞,过上了好日子,心里特别满足。”村民史贵珍笑着说道。

图片 5.png

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村民史贵珍家新房 张晓燕 摄

  不只是大城村,陇南市武都区硝坝子村、宕昌县大寨村、瓦舍坪村等也是青岛市、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村。

  2022年,依靠东西部协作资金1600万元,硝坝子村改造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了旅游接待中心,开展了花椒、油橄榄、核桃三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规划建设,引导农户在高半山坡地栽植油橄榄2700多亩,花椒580多亩,核桃500多亩,传统农业区种植油菜1300多亩,水稻1400亩。

图片 6.png

武都区角弓镇硝坝子村的油菜花海

  宕昌县大寨村、瓦舍坪村引进安装天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净水专家配合县水务局研发的“振兴号”饮水净化系统215台,有效解决了水源中浊度、色度、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等水质不达标问题。

  “春华秋实结硕果,风劲扬帆正当时”。党建兴、产业旺、生态美、文化优、百姓富,是乡村繁荣的底色,甘肃乡村,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手记】

  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是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它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从指称上讲,农村与城市相对应,它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强调的是物质方面的内容差异,而乡村则类似于都市概念,它是内涵更丰富、内容更综合、更有情感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生产生活共同体,更加强调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归属感,它的本质含义是家园。

  理论上,这似乎已经是最准确的解释。但是,现实中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走进乡村看振兴”采访行一步步道出背后的真谛。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基础。康乐县大庄村村口建起了产业园,农民有事干,“大后方”没负担,生活质量自然节节高。成县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土鸡、核桃等农特产品远销海内外,个个都成了响当当的品牌。

  人才振兴是关键。舟曲县拉沟村原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子,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六军任职后,帮助村民办民宿、开餐饮、建驿站、创公司……几年间,在“变劣势为优势”中脱颖而出,成为依偎在4A级景区拉尕山怀里的一颗耀眼明珠! 

  文化振兴是动力。武都区硝坝子村升级改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戏台,修建文化休闲广场、乡村记忆馆,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化精神、凝聚村民发展信心,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生态振兴是前提。康县福坝村以绿色为底,以乡土气为魂,打造文旅康养品牌,把良好的人居环境变成了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把乡村变成了景点,农家小院的诗情画意成为热门打卡地,有效带动了种植养殖和人才回流。

  组织振兴是保障。走访一路,不难发现每一个村庄的振兴之路,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带动。“党建+”模式为全省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乡村振兴在陇原大地处处开花结果,呈现百花齐放之胜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下阶段,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