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人参果何以成为“烫金名片”
武威日报记者韩筱蓓 通讯员王杰己
夏日,走进民勤县人参果脱毒育苗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组培室里,工人们佩戴口罩,身穿“白大褂”,将经过茎尖培养、高温脱毒方法培养出的脱毒试管苗小心翼翼地装进培养瓶里,让它们在“温床”上茁壮成长。
设施人参果是民勤县生态绿色农业的一张“烫金名片”。近年来,民勤县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做优温室人参果产业,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然而,长期的无性繁殖和不良的栽培环境使得民勤人参果体内病毒迭代积累,导致果实品种混杂、种苗退化、畸形果、僵果、不结果等问题较为严重,已成为人参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民勤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大力推广新技术、种植新品种,人参果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为了解决制约难题,民勤县人参果脱毒育苗中心积极与甘肃省农科院、昆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采用植物茎尖脱毒和组培快繁技术,结合双抗夹心法血清学病毒检测技术,建立人参果脱毒苗3级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人参果种苗生产脱毒化和工厂化繁育。同时,先后实施《人参果脱毒试管苗与可控连动日光温室培养生根技术研究》《沙漠人参果优质脱毒种苗高效育繁技术在乡村振兴产业培育中的应用》等项目研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研究培育出适宜全县栽培的优质人参果新品种2个(绿源一号、绿源二号),通过示范推广,2个品系的脱毒种苗抗病性、结果率等表现突出,为人参果优种保护挖掘了新潜力。
“经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移植驯化等育苗措施,繁育出的种苗产量高、抗病性强。”民勤县人参果脱毒育苗中心负责人詹全民介绍说,“现在正是种苗移植驯化的高峰期,我们今年计划生产人参果组培苗1500万株,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周边市县外,还销往青海、新疆等地,现在已经预订了1200多万株。”
种苗好不好,效益说了算。走进民勤县东坝镇日光温室产业园温室大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金黄、匀实的人参果相互拥挤着垂吊在藤蔓底部,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这一棚人参果是去年12月份开始卖的,价格一直比较好,价格最高的时候一筐27斤能卖到150元,收入已经过10万元了,现在还能卖一茬,估计还能卖两三万元。”东坝镇东一村种植户姜平基笑着说,“现在种植人参果相比之前产量确实有很大提升,果子品质上去了,效益也就不愁了,我对发展人参果产业很有信心。”产品好不愁销路。民勤县种植的人参果皮薄肉厚、清甜多汁、口味独特,广受市场好评。民勤县坚持“线下”“线上”双向发力,线下积极探索产地直销、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模式,与深圳百果园、新疆果果家等6 家超市形成对接;线上依托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引进“天鲜配”等电商企业 10 余家,形成“企业+电商”“箱装+精包装+快递寄运”的多元化营销模式。全县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人参果约占总产量的 40%以上,产品销往北京、山东、福建、深圳等 10 多个省市。凭借良好的品质和逐渐扩大的种植规模,小小的人参果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经过温室试验示范推广和十多年时间逐步发展,民勤县设施人参果实现产业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民勤县被誉名“中国人参果之乡”,核心产区东坝镇人参果产业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东坝镇东一村(人参果)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至目前,民勤县已形成以东坝镇为主产区,双茨科镇、大坝镇为次产区的“一核两园”发展格局,辐射带动重兴镇、苏武镇、三雷镇、薛百镇,已建成东坝镇东一村等 5 个人参果千亩种植基地,全县累计发展人参果日光温室 4500 座、18000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6月12日链式思维,点“沙”成“金”——民勤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3年06月11日【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报道】链式思维,点“沙”成“金”——民勤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3年05月10日民勤:沙窝窝变身“绿色银行”
- 2023年05月08日民勤:日光温室托起群众“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