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和政县开幕

 2023/06/14/ 11:07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龙 马尚龙 史有东

花儿临夏风光无限 醉美和政歌声飞扬

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和政县开幕

  每日甘肃网6月14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马龙 马尚龙 史有东)6月1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文旅厅、甘肃省文联、临夏州委州政府主办,以“保护、传承、发展、传播”为主题的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和政县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文艺家齐聚花儿故里,用花儿唱响时代赞歌,用歌声凝聚发展合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锦强,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新华社甘肃分社社长向清凯,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邓涛,松鸣岩花儿会国家级传承人苏平,州领导郭鹤立、何东、刘富祯、张志军、杨福波、邵志刚、李鹏、马尚文、丁肃静、尹宝山等出席。

  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的贺信,播放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的视频贺词,王登渤、郭鹤立分别致辞,何东主持,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活动。

  冯骥才在贺信中说,花儿被称为“大西北之魂”,发源于“中国花儿之乡”临夏,流行于甘、青、宁、新四省(区),传唱于汉、回、藏、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蒙等9个民族,是西北地区代表性民歌,更是我国多个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多年来,西北各省(区)在花儿的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极大智慧和心血,使花儿艺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临夏地区花儿是当地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花儿会”是他们生命旋律中最欢乐的乐章。此次活动的举办,对于花儿的传承、传播、发展都将具有特别的意义。衷心希望花儿艺术的深情演绎能够成就花儿歌手德艺双馨的理想追求,衷心希望花儿在与时代精神相切合、与当代审美旨趣相契合中点亮千年梦想,提升文化品格,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实现更大发展。

  潘鲁生在视频贺词中说,花儿旋律优美、曲调高亢、情感真挚、风格独特,深受我国西北地区各族人民喜爱。和政县是中国花儿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松鸣岩花儿会是西北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盛会。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如期开幕,大家将以歌会友、歌咏言志,期待此次大会成为民间艺术的盛会,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传承文化、唱响民歌、赋能乡村,在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获得新动能。

  王登渤说,本次大会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激情的大会,也是一个宣传推广、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旨在打造非遗特色“优势牌”,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助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加强花儿演唱、研究、创作等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艺使命,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使民间文艺在新时代、新生活中焕发生机活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郭鹤立说,临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享有“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花儿是历史的年轮、承载着古老河州的沧桑岁月,是走心的绝唱、寄托着延绵流长的情爱乡愁,是融合的符号、诠释着各族群众的心手相牵,是幸福的河流、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具临夏特色的文化瑰宝、祖国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保护传承弘扬花儿文化,实施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花儿剧院等项目,创办《中国花儿》杂志,征集5300多件花儿文献资料,培养花儿非遗传承人,举办花儿学术研讨会和花儿歌手大奖赛,有力助推了花儿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扬光大。希望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各级文化部门,在花儿文化保护和花儿文化博物馆建设等方面给予我州大力支持。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发挥优势特长,深度研究花儿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更多享誉国内外的学术成果。希望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创作一批以花儿为题材的精品力作,讲好花儿故事、临夏故事。

  中国民协、部分省(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甘肃省各市州和兰州新区文旅局负责同志,省内外部分旅行社、文化企业负责人等参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