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传承伏羲文化 汇聚复兴力量·记者观察③】四海如一 让伏羲文化传得更远

 2023/06/21/ 08:1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萍 万及敏 王梓懿

【传承伏羲文化 汇聚复兴力量·记者观察③】四海如一 让伏羲文化传得更远

来自上海的张思乡正在虔诚地祭拜伏羲。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萍 万及敏 王梓懿

  思乡思乡,寻根问祖。

  6月19日10点,在天水市伏羲庙广场前,有关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当记者穿过广场,走到伏羲庙中院时,遇到了正在虔诚祭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张思乡。

  大约一周前,她从上海来甘肃旅游,途经甘南、兰州等地,张思乡把天水列为了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肇启了中华文明,而天水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一定要来看看。”

  但令张思乡遗憾的是,她没有时间见证6月22日伏羲庙的盛况——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将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圣像

  伏羲一画开天,肇启中华文明,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种,奠定了中华民族千载传承、繁荣昌盛的深厚根基,为中华民族奠基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称为“人祖”“人宗”“羲皇”。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民间和官方祭祀伏羲的传统和习俗,自秦汉至明清祭祀不断,相沿成习,留下了卦台山等历史地理标志和伏羲庙等文化遗址。

  如何传承传播伏羲文化,让海内外华夏儿女从创造、包容、和合、进取、创新、坚韧不拔的伏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成为答案。

在台湾供奉的伏羲圣像。

  1988年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14年,海峡两岸首次实现共祭伏羲;在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上,台湾新北市也将举行两岸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成为天水乃至全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也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重要载体,更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文化符号。

“华夏正声”——中国传统乐器专场音乐会现场。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创造八卦、制琴作瑟、造埙制箫,祭祀天地……”6月20日晚上9时许,一阵悠扬的洞箫声从天水古城风云广场传来,身穿中式汉唐风服饰的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民乐教研室主任、天和之声琴箫会馆艺术委员会主席靳振彪正在进行洞箫独奏。

  这是公祭伏羲大典相关活动“华夏正声”——中国传统乐器专场音乐会现场。台上,演奏者以中国传统乐器伏羲琴、洞箫、竹笛、伏羲埙、中国顺笛为载体,通过独奏、合奏等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中国传统乐器的特性与魅力;台下,所有观众都沉浸在动人的乐器声中,音乐会结束仍是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这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归属感。”靳振彪说,“琴箫文化是伏羲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演出对于传播伏羲文化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伏羲古乐文化,并通过开发多种形式去进行广泛的传播,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我们行列。”

  也是今天,在距离天水市300多公里的西北民族大学,举行了“漫步羲皇故里·溯源始祖文化——陇台大学生文化研习营”开营仪式。

  活动通过造访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探寻华夏文明之源,让两岸青年学子共同领略、体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脉络传承,进一步强化两岸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祭拜人文始祖伏羲。

  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基,而文化“走出去”是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本源,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神韵,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也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厚的文化根基。

  放眼新时代,伏羲文化要走出去,除了形式出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理解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涵。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冬梅说,天水市正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以建设“一个中心、三大展示区,即在城区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保护示范中心;在伏羲庙建设伏羲文明功绩及祭祀礼仪展示区、在卦台山建设伏羲画卦及易学研究展示区、在大地湾建设史前文化高地展示区”为重点,持续提升文化内涵和建设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宣传伏羲文化,讲好伏羲画卦故事,传播扩大伏羲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吸引海内外华人追思中华人文始祖创世功绩,感悟伟大祖先创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