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泉眼河流恢复活水 野生动物有了家园——金昌市探索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2023/06/25/ 08:54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周润文

泉眼河流恢复活水 野生动物有了家园

——金昌市探索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每日甘肃网6月25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周润文)随着近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永昌县焦家庄镇河滩村曾经干涸的泉眼和大小河流又恢复了活水,且来水量越来越大。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现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为建立全领域管护机制,我市与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合作交流、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以智慧祁连平台为主,无人机巡查、地面调查、视频监控为辅,推行“管理、巡查、预警、执法、宣传”流程化、链条式监管模式,实现管理科学、隐患预警、快速响应、风险防控智能化,不断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建立全覆盖巡查机制,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强化“护林员、草管员、协管员”队伍建设。细化责任区域,明确管护责任,加强技能培训,实行网格化管理、无盲点巡护、全天候值守,做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消除、第一时间溯源。

  建立全过程考核机制,将永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权重由12%提升到20%,用好考核指挥棒,将政绩和“帽子”挂钩,扭转“重经济、轻保护”的政绩观。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7大类62项具体考核指标中,通过5市11县综合考评,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制定《永昌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县域环境状况指标、自然生态指标、县域国土面积、耕地建设用地等进行监测考核,将考核结果和生态功能县转移支付资金挂钩,推动永昌生态功能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完善公众监督、12369举报反馈机制,培育发展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有奖投诉举报制度,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同时,我市通过矿点生态修复、草原封禁、浅山区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了祁连山森林覆盖率,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和径流补给能力。目前,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金川河流域观测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全国前列,健康安全的水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马鹿、麝等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祁连山生态质量显著改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