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练就一技之长 活出精彩人生——甘肃团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掠影

 2023/06/29/ 20:4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石丹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用剪刀、纸张剪出包罗万象的作品,用花枝、花束搭配出精美的造型,用泥巴捏制栩栩如生的人物……6月27日至29日,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泉城济南举办,甘肃代表团的28名选手分别参加了机电一体化、直播销售、剪纸、插花、美发等15个项目的竞赛,切磋技能、展示风采。

  赛场上超越自我

  选花材、剪花枝、做造型……插花赛场上,甘肃参赛选手王秀艳有条不紊。规定时间内,她根据比赛主题搭配各色鲜花,在巧手的穿插下,娇艳欲滴的鲜花、形态各异的枝条相互呼应,呈现出了一个造型精致的插花作品。

ba08fa26a0f2e2645e21217890536e5.jpg

插花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王秀艳是一名多重残疾人,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参加比赛的热情和信心,“比赛由三道题目组成,需要静坐几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插花过程中,耗时较长,对我们的身心都是很大的考验,但能参加此次比赛我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王秀艳说。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在直播销售比赛中,来自定西通渭的肢残选手梁慧敏支起环形灯架,面对手机屏幕生动地讲解着手中的产品,吸引手机另一端的“粉丝”下单购买。

16c8f531d0c30146ab3f3a08bb0b003.jpg

直播销售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比赛不仅考察我们的直播状态、控场能力和带货效果,还有账号搭建运营、数据分析以及选品等能力。”梁慧敏介绍,她的职业是一名带货主播,平时会在网上直播销售家乡的土特产品。参加这次大赛不仅能展示个人技能,更是一种历练,希望能通过参赛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推介自己的家乡。

  在机电一体化赛场上,选手们头戴安全帽,在机械手臂前专注操作着。

  张世博是我省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参赛选手之一,“这次大赛给了我们和对手同台竞技、互相学习的机会。”张世博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机器人,备赛过程中,他和搭档反复练习,短时间内学会了PLC编程技术、机器人编程技术和仿真技术。

  在健全人眼中或显枯燥的劳动,在他们眼中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日复一日的努力,让不完美的人生同样精彩绽放。

  赛场外展示技艺

  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各展馆极具特色,展品琳琅满目。以“多彩甘肃”为主题的甘肃馆内人头攒动,甘肃洮砚、庆阳刺绣、天水泥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热闹非凡。

a769462e5d5a7ddf28a9e56e8f0ba34.jpg

甘肃馆内庆阳香包深受观展者喜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摄

  一件名为“松鹤延年”的木雕作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注意。作者宋伟强介绍:“一件好的木雕作品需要木雕匠人采用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最终才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宋伟强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凭借不懈努力,他注册成立了甘谷县神艺木雕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帮助带动周边30多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一旁的听力四级残疾人赵旭辉一边与观展者交谈,一边顺手揪下一团“醒”好的泥料,上下翻转着捏了起来。不一会儿,本届大赛的吉祥物“泉能能”已然成形。

2649bbcb314d41610fb0542c51a1d5a.jpg

赵旭辉部分作品展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摄

  赵旭辉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人。这些年,赵旭辉以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作为取材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挎着书包上学的孩子、农闲时晒太阳的老爷爷、捻线纳鞋底的老奶奶……久而久之,他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作品愈发逼真。

  用泥巴记录重塑还原生活的场景,用过硬手艺挖掘失传的泥塑技艺,再将自己辛苦摸索出的制作诀窍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生,“和泥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赵旭辉说。

  说罢,他又专心打磨起手里的作品。

  “竞赛与展能,既能让残疾人感受到劳动光荣,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也能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建强介绍,近年来,省残联通过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举办和参加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展示、推介、交流等活动,帮助残疾人掌握技能、就业增收,近两年连续实现新增就业残疾人1万人的目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