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南市武都区马营镇:整治撂荒地 复垦“希望田”

 2023/07/04/ 15:47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竹翠 杨丽君

  时值夏至,正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节,在武都区马营镇,按照“群众复耕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土地流转一批”模式,沉睡的土地资源“开机重启”,撂荒地在乡村振兴大潮中逐步迈向“蝶变”——

马营镇:整治撂荒地 复垦“希望田”

  在马营镇张坪村的麦田,技术人员操控植保无人机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陇南日报记者 李 董 摄

  陇南日报记者 竹 翠 杨丽君

  6月13日,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在武都区马营镇张坪村的麦田低空飞行,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张坪村严格对照‘三调’数据,共整治核销2个图斑120亩撂荒地,目前已全部复种,种植有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马营镇镇长赵海东介绍,现在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实施“一喷三防”,就是要达到促进小麦正常生长、防早衰、增加千粒重的目的。

  近年来,张坪村因务工、供学、搬迁等原因造成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土地撂荒严重。根据这一情况,马营镇按照“自种+流转+托管”的撂荒地整治工作思路,进行逐地块摸排,并逐地块整治,争取辖区内撂荒地实现清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马营镇耕地总面积3.26万亩,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耕地分布零散,种地收益少,一直以来,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之前许多土地常年处于半种半荒状态。

  为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现状,最大限度发挥耕地生产潜能,去年来,马营镇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农户意见,探索耕地撂荒分类科学整治“良方”——“发动群众种植一片、引导能人大户种植一片、鼓励村集体托管一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带动农户增收。

  “通过开垦撂荒地,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天能挣到100元的工资。”在马营镇梁塄坎村的田间地头,正在这里除草的村民刘春条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药材的市场价持续向好,应该是个丰收年。 

  在撂荒地整治中,梁塄坎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的模式,去年种植了1000亩当归、党参,中间还兼种玉米、小麦等进行倒茬,“粮药结合”既保农民收入,又保粮食安全。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只有让耕地资源成为‘香饽饽’,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使撂荒地现象一去不复返。”赵海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撂荒地整治中,马营镇还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复耕撂荒地种植观光农业、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民宿客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在陈塄坎村的规划建设中,就是充分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旅游资源禀赋,在文化广场、药王泉水景观、墙面改造等建设节点中融入中药材产业元素。”赵海东说,该村链接马营村、大阳山草原、铁甲山等景点,着力打造星空露营、文旅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昔日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田”。

  他介绍,马营镇将继续聚焦各类撂荒地整治工作,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切实提高土地收益,稳定粮食安全生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拓宽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