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耿宁 贺靓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连日来,兰洽会现代农业展馆宾客云集、人头攒动,位于展馆中心位置的“张掖有种 种天下”灯箱造型亮眼,五彩斑斓的“种子墙”生动展示着张掖作为国家级农作物种子制种基地的重要地位。
现代农业展厅内的标语灯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希望通过兰洽会让客商能够了解我们张掖是一片良种繁育的沃土,吸引他们来张掖投资兴业。”张掖市种子管理局高级农艺师张金汉说道。
在兰洽会开幕前夕,记者深入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临泽县采访,深刻感受中国玉米制种第一县——临泽,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所作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保卫农业“芯片”
保障粮食安全
据了解,2023年临泽县落实玉米制种基地面积30.5万亩,占到全县总耕地面积的“半壁江山”。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该县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位于临泽县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检测纯度必须将种子磨碎,检测净度可以直接将种子放入检测容器中进行。”种子纯度净度检验员陈卉介绍。在中心二楼的检验中心,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台前认真细致地对每一颗玉米种子进行检测,旁边正摆放着一袋袋用牛皮纸袋包装好的待检种子。
检验员正在检测种子纯度净度。(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2011年,临泽县成功注册“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商标;2014年12月,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临泽县建成投运,该中心依托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按照省内一流、国内领先要求,近年来,已建成各类检验室总计800平方米,配备各项种子检验所需仪器设备300余台,能提供权威、公证、快捷的一整套种子检验检测服务,服务区域也不仅限于省内,已延伸到北京、宁夏、云南、内蒙古、新疆、辽宁等17个省(市、自治区),年检测种子样品达到3000份以上。
国家对种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这四项指标有严格标准,如果经检测不符合标准就不能上市,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为种子市场打假、司法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对农民购买的种子质量和农作物产量都有一定保证。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副局长杨平向记者介绍,2022年5月,该检验中心还通过技术引进,引入了全国农作物种业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全国范围内专业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同步更新,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到需要的种子检测数据。
位于临泽县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县的高标准、全指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玉米制种市场监管、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及品种司法鉴定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打好种业翻身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立足新起点农民有了新盼头
为避免无序竞争、抢撬基地,临泽县很早便探索推动玉米制种基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机制,将优质基地向优势制种企业集中,引导优势制种企业积极参与现代种业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种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标。
“我有60多亩土地,2020年开始就托管给合作社,感觉轻松了不少,以往犁地要好几天时间,现在机械在地里转一圈就能犁一片地。”鸭暖镇张湾村农户张维欣喜悦地说,“以往是大水漫灌,一亩地全年光浇水要花费150元左右,现在是精准滴灌,一亩地全年花费80元左右,不但降低了种地成本,我们腾出时间和精力又可以去搞养殖增加收入。”
“我以前主要做农机服务,自从县上推广玉米制种基地资源市场化配置以来,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同时还通过社会化服务发展公司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收入增长了,还更省心了。”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农机大户辛天斌说。
临泽县在推进玉米制种基地市场化配置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推行“党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大力做好“党建+改革”融合文章。按照县总公司牵头抓总、供销社联合公司运营、村集体公司实体化运行的“金字塔”模式,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公司化改制、实体化运行,从“耕、种、防、收”四大环节入手,整合土地、资金、人才和机械等资源要素,创新性探索实施玉米制种全程或半程社会化服务模式,让土地变成了制种产业基地,让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民实现稳定增收,也找到了一条通过加速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临泽县鸭暖昭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为农户提供服务。(资料图)
“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991 .0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36元;村集体公司实现经营性纯收入6.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95.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是各方共赢的好事。”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党总支副书记安玉贵如是说。
“科技+”模式跑出农业“芯”速度
走进临泽县板桥镇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一块块高标准制种农田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的机械化设备分布在田间地头。近年来,临泽县围绕玉米制种“五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基地建设,以高标准制种农田项目建设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为抓手,着力做优、做稳玉米制种产业,全县玉米制种“五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一台收获机32万元、一台去雄机150万元,公司引进了多台机器,解决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一直致力用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也为玉米制种产业带来提质增效新契机。”临泽县瑞源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国斌满怀信心地说。
在瑞源种业投资建设的板桥镇玉米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矗立在农田中的两个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被称作“机房子”“水房子”。
据了解,“机房子”主要功能是监测高标准农田的地面气象器械实时观测数据和智能灌溉系统计划执行数据。“水房子”系统具备大数据平台远程操作功能,能达到手机、物联网系统智能控制灌水、施肥;还可以根据气象、土壤墒情智能灌水、施肥。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在特定时段达到省水、省肥、省药、省人工的效果,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一键灌溉”,实现了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升级。
“水房子”内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在基地控制室的大屏幕上,记者可以看到整个科研基地全部的动态监测数据,地面温度、湿度、雨量及气象观测等各项数据完备,每隔一小时监测一次,已经实现自动监测。
临泽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是农业农村部 2021年7月批准的农业行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基地,目的是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建成河西走廊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和一流的科研平台。全程机械化作业改变了劳作方式,唤醒了土地活力,让土地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丰收的沃土。
制种玉米自动去雄机。(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指出要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河西走廊经济带、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临泽县为代表的玉米制种基地,是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甘肃将突出抓好精品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紧密衔接粮食功能区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种子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基地建设规模,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促进优质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构建种子企业与制种基地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和合理利益分享机制,确保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建设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现代种业政企共建样板。
临泽高标准农田。(资料图)
甘肃,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加快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以张掖市临泽县为代表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将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金色”产业的赛道上跑出甘肃种业发展新速度,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7月10日【相约兰洽 共筑未来·快讯】第二十九届兰洽会参会宾客数量、参展商品种类创历史之最
- 2023年07月10日【相约兰洽 共筑未来·快讯】本届兰洽会签约合同项目1172个 总额5607.69亿元
- 2023年07月10日【相约兰洽 共创未来·兰洽会观察】专家学者齐聚金城 共话强工业行动发展路径
- 2023年07月08日【相约兰洽 共筑未来·记者随笔】“4万+”宾客 让线下兰洽会强势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