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
柴裕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史前文化遗址为我们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甘肃省史前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据有关文献统计,甘肃省境内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就多达7000余处,文化类型多样、规模大且保存完整度高。甘肃省拥有完整的史前文化遗址资源,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这也是我省的文化优势所在。要立足省情和史前文化遗产遗址特色资源,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大力提升史前文化遗址保护水平和保护能力,推进史前文化遗址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科学保护。
健全立法。要协调好史前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科学合理地保护。史前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既有矛盾,又有一定的促进关系。二者的促进关系表现为史前文化遗址本身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二者的矛盾关键在于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如何防止对史前文化遗址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开发。史前文化遗址保护应当遵循依法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并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加大对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立法力度,进一步细化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法规和标准。通过地方立法不仅发挥法规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更要充分体现法规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加强科研。要加强对甘肃史前文化遗址的科学研究,持续强化史前文化遗址对中华文明探源价值的研究和阐释,推动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社会共享,展示甘肃史前文化遗址鲜明特色。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对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依法对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自觉性,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逐步形成对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良性互动循环长效机制。史前文化遗址的不可再生性, 决定了史前文化遗址科学研究与应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同时还必须满足严谨性。这也意味着史前文化遗址保护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保护的各种对象、损害的原因及修复等专门研究等。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 既是经济资源, 又是文化、教育、科技的资源。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依法保护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策略相关政策研究,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存与修复的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现代化高科技的利用,将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高科技转化为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触摸到的具象化形式,以满足人民群众探古求知的精神需求。通过数字化, 推动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进入数字化时代, 实现甘肃史前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的现代化。
转变观念。要形成“政府主导、学界介入、民众参与”的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理念。基于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广泛性和规模性以及复杂性,均衡好政府、学界以及民众相互之间的利益,建立依法对甘肃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形成“依法保护,适度开发,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模式。扎实拓展与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相关的文物的整体利用、综合利用和协同利用,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深度参与,有效激发相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史前文化遗址文化资源“活”起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不竭源泉。
作者为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7月20日【文化】乐动丝路 妙音千年 从敦煌壁画中“飞出”的古乐器
- 2023年07月20日【溯源甘肃文化】源远流长的凉州文化
- 2023年07月20日“茶廉”文化:为“廉洁康县”建设增活力
- 2023年07月19日【金城遗珍】甘肃贡院:激荡西北百年文化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