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融媒体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会宁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建设见闻

 2023/07/28/ 09:2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窦菊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会宁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建设见闻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走进会宁大地,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农家庭院干净明亮,文化广场设施齐全……

  近年来,会宁县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会宁样板”。

  整治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来到会宁县草滩镇孔寨村村民王斌的家,院内各种绿植赏心悦目,屋内整洁温馨。

  会宁县翟家所镇张城堡村村民张学莲对村里环境的变化也深有感触,“现在大家的卫生意识都提高了,不乱丢垃圾、不乱排污水,村里干干净净的,环境越来越好,看着也舒服。”

  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会宁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们通过推行积分兑换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后沟村妇联主席徐亚玲说。

  后沟村以“积分制治理”的方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化,把“村里事”变成了“家家事”,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发展特色产业 厚植乡村“内涵”

  走进会宁县中川镇万亩蔬菜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西红柿、辣椒等经济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

  “今年我种了6棚西红柿,收入不错,我准备再种几棚。”中川镇高陵村村民蒲军林说。在高陵村,像蒲军林一样依靠种植蔬菜瓜果走上特色农业致富之路的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会宁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宜瓜则瓜、宜菜则菜”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发展之路。

  走在会宁县白草塬镇北刘村的田间地头,成片的洋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洋葱8月中旬就能上市,亩产能达到8吨左右。我们邀请附近农户在基地务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金昌胜隆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冉生浩说。

  粮满山川、果蔬飘香、羊肥牛壮……如今,特色产业已成为会宁县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会师大地呈现着农业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培育文明乡风 提升乡村“气质”

  “这里的文化生活有声有色。”这是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村民冯建仁搬到杨崖集镇的第一感受。

  如今的杨崖集镇,一面面文化墙掩映在村庄院落间,一个个先进典型创建评比活动热烈开展,一场场自创新颖的文艺演出精彩上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在乡风文明工作推动过程中,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的会宁县杨崖集镇,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五大核心任务,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示范岗、星级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镇形成新风尚。

  “我们将政策理论、科教科普、科技助农、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杨崖集镇副镇长张志峰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会宁县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从广厦万千到阡陌桑田,从城市中心到城镇乡村,文明新风尚不断滋养会宁人民的幸福生活。(窦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