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曹立萍 杨唯伟 蔡文正
作为定西药材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三朵“金花”之一,陇西黄芪因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粉性足,药用成分含量高而被誉为“芪中精品”。
黄芪种植基地。张爱平 摄
巍巍陇山,泱泱渭水,道传千载,药韵天成。早在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可见南北朝期间陇西就盛产黄芪,且品质上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芪在陇西县人工试种成功,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目前,陇西黄芪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
黄芪圆片。
黄芪宽片。
“黄芪,是典型草原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干燥的气候,耐寒、耐旱性高,怕热怕涝。”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介绍。
陇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612-2778米,年平均气温7.7℃,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无霜期140多天,平均相对湿度56%,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利于黄芪等深根中药材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
2002年8月,陇西首阳镇村民挖出八株硕大黄芪,最大的一株长2.45米、粗8.5厘米,创历史之最,被称为“黄芪王”,这也充分证明了陇西是黄芪生长发育的最佳地区。
黄芪种苗基地。
从药用价值来看,陇西黄芪根肥厚,直条无分枝,色黄白,体坚,折之绵软,断面外白中黄(黄菊心)、味甜。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作用,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作用和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有很好的药效。
经检测,陇西黄芪其浸出物平均高达37%,是药典标准的2.2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平均0.052%,是中国药典标准的2.6倍,黄芪甲苷含量平均高达0.210%,是中国药典标准的2.6倍,是其他产区平均值的1.5倍。
“我们从测土配方、种子种苗、种植管理等环节入手,制定颁布黄芪道地药材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持续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种植,并积极探索建设贯穿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陇西黄芪的道地优势。”毛正云说。
目前,以陇西为中心的黄芪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2万吨,是中国最大的黄芪系列产品加工基地、药源基地。加工的产品主要有精选黄芪、黄芪圆片、黄芪斜片等,产品精深化和附加值逐步提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7月28日【聚焦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渭源:“药食同源”产业展现发展潜力
- 2023年07月28日【聚焦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千年药乡”的“三朵金花”之一:渭源党参
- 2023年07月28日【聚焦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渭源:全程追溯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 2021年08月01日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下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