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一位日本七旬老人在甘肃的绿色梦想

 2023/08/03/ 12:1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梓懿 杨宏玲
DSC_5846.JPG

武田英文在武威市古浪县了解治沙造林情况。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杨宏玲

  初见武田英文时,一头银发,一个红色双肩包,身穿整洁的格纹衬衫和西裤,丝毫看不出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远客”。

  武田英文是日本秋田县林业育成协会会长。78岁的他,已在甘肃持续进行了19年的跨国植绿事业。在他的呼吁和筹集下,共援助绿化资金800多万元人民币,在甘肃兰州市南北两山、天水市、敦煌市累计造林8000多亩,植树160多万棵。

  2023年7月5日,武田英文第27次来到他熟悉的甘肃。此行听闻武威市2023年完成国土绿化提质增效10.41万亩,他决定去武威实地了解当地生态保护成效。

  “你是英雄”

  武威市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的6位老人为了保住家园向荒沙发起了挑战。日征月迈,岁序更新。八步沙的治沙人子承父业,三代人用42年的奋斗,建起了一条绿色“隔离带”,阻挡了风沙的侵袭,让荒漠变成了绿洲……

  几乎同一时间,武田英文也将植树绿化的目光停留在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1982年8月,甘肃省和兰州市分别与秋田县和秋田市缔结为省县(城市)关系。时任秋田县议会议员的武田英文提出双方利用日本绿化基金在甘肃开展植树造林项目,他的跨国植绿事业在2004年正式起航。

  2023年7月14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绿洲之上,武田英文与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相遇。两位来自不同国家但同样投身植树绿化事业的七旬老人,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盛夏的八步沙林场,“草方格”整齐排列望不到尽头,一丛丛绿油油的梭梭、柠条、花棒、红柳等沙生植物旺盛生长,由沙漠到绿洲的“变身”在眼前浮现。

  “这是什么植物?”“水源从哪里来?”“现在绿化面积有多少?”从治沙到植树,从筹集资金到浇灌方式……艳阳下,武田英文和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边走边聊,实地了解着治沙成效。

  在甘肃植绿19年的武田英文,对于甘肃的生态环境已颇为了解。他曾在书中写道:“黄沙有必要通过植树造林加以抑制。我们在甘肃省大力推进的绿化事业,也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项工作。”

  虽在不同国家,两位一心植绿的老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生存的家园更好,生态环境更好。

  “在甘肃植绿19年,其实我亲手种下的树也就20棵左右,更多的还是甘肃政府的帮助和落实。”听完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故事,武田英文大为感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坚守,非常伟大,植树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荒漠终将会被绿色的森林覆盖。”他对郭万刚不住赞许,“你是榜样,是英雄!”

  “生态保护是全人类的事情”

  树,是茫茫荒原最明亮的希望。绿,是生态家园最动人的底色。

  对于武田英文来说,了解武威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是为了更好进行接下来的植绿事业。

  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来到武威5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地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在光伏板下土地里,一排排沙生植物生机盎然。

  时隔四年,武田英文再次来到甘肃,眼前的变化让他感动,“再次到来,甘肃生态环保观念更强了,形式也更加丰富。”

  站在光伏发电板下,武田英文和项目负责人详细交流:“水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项目花费最多的地方是什么?”“光伏发电板下将来干什么用?”作为一辈子从事林业工作的植绿人士,入目之处皆是鲜活的植绿案例。

  早在2004年武田英文开始跨国植树之旅之前,他便率先来到兰州对甘肃进行了最基础的考察:实地确认了计划植树地状况、苗圃地苗木生产状况、植树地的浇灌设施以及甘肃省的绿化政策、事业计划和推进体制。为期5天的考察时间里,他不断增强着跨国植树的信心:“只要能确保水的补给,植树事业便能顺利开展下去。”

  如今,武田英文每到一个项目依旧最先关注的是水源问题。一个个问题在交流中得到回答,他望着眼前颇为壮观的光伏发电板,为光伏植沙项目点赞:“真是先进环保的绿化方式。”

  “想要种下一片森林”

  为什么武田英文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绿化工作?也许他与大自然的联系儿时便埋下了种子。

  “在我小学时,到加拿大旅游时被一望无际的森林震撼。从那时起,我心里便有了种下一片森林的念头。”武田英文说。

  “种下一片森林”的梦想,在武田英文的坚持中逐渐变为现实。

  2023年7月15日,武田英文来到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基地,他站在高处,用镜头记录着满眼新绿。

  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碳汇林)项目计划在谢河、张义、康宁、古城、丰乐等乡镇,沿山区建设国家储备林7.27万亩,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碳汇林交易。其中,2023年计划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万亩。

  “植树造林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政府支持。”看着眼前成片成片的树苗,武田英文感叹:“中国对生态保护的力度很大,在甘肃植绿19年,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绿化事业周期长、见效慢;跨国植绿更是周折。“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我的跨国植绿梦想可能也没办法实现。”武田英文说。从最初的兰州市南北两山之地,到现在拓展到天水、敦煌等地,他的植绿足迹正在逐步扩大。

  如今,甘肃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日本他也会常常询问甘肃的朋友关于甘肃的绿化发展。

  “植树造林超越国界,绿化地球是全人类的好事,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武田英文说,“我们现在的植树成就与甘肃辽阔的面积相比,只不过是绿化了小小的一个点而已,我希望这些‘小点’一点点扩散,最终连成一片森林。”

武田英文和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交流绿化经验。

武田英文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武田英文与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实地了解治沙成效。

两位七旬老人交流绿化心得。

武威5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武田英文在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基地观察远方树苗生长情况。

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基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