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石榴花开一家亲 民族团结满雄关

 2023/08/16/ 18:4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宇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每逢节日,社区里的居民们都聚在一起,过个红红火火的幸福节!”8月15日,以“联创共建结硕果,石榴花开走廊红”为主题的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嘉峪关市,进社区、走校园,实地探访嘉峪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关情况。

  早晨9点,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建林社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树荫下纳凉的社区居民王启英。“之前这里都是一排排小平房,居住环境和现在比起来天差地别。如今,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每逢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各种活动让大家在一起过,日子越来越好。”王启英告诉记者。

  王启英说的,正是建林社区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城市社区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建林社区以“同心一家 和谐建林”为服务理念,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建设,各族群众在社区大家庭中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安居乐业、其乐融融。2020年,被授予了“嘉峪关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社区居住着3986户居民,共有汉族、回族、东乡族、土族等9个民族,是个大家庭。”建林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刘双双说,“因此,打造一个暖心、舒心、安心的邻里关系以及居住氛围,是社区始终坚持的工作目标。”

  据介绍,建林社区将社区“邻里荟”特色活动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在各族传统节日、重大节庆中搭建平台,相继举办“邻里才艺秀”“粽香庆端午”“情浓百家宴”“民族节日互祝”“夏日露天电影”等主题活动60余场,使各民族文艺同乐、美食同享、才艺同演、宣传同行,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通过打造建林民族团结广场、睦邻文化街、民族文化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墙,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红色精神、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教育。培育石榴籽、红色老兵等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艺演出、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选树一批“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优秀共产党员”等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一批好榜样、好声音、好故事感染了一群人。

  离开建林社区,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嘉峪关市实验小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团结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晓琴的引导下,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教学楼一楼的班级文化展示长廊。

  走廊两侧,入目的是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等。在各班的教室里,也开辟了民族团结主题展示区,黑板报、对角、展示台等区域,展示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内容。

  “演一场文艺节目、诵一篇经典诗文、参一次体育赛事、入一个特色社团……通过举行各类特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张晓琴说。

  用彩笔把民族服饰“装进”图片里,用五彩谷物拼出民族故事,用剪纸“秀出”民族风采……在民族团结教育长廊里,由学生们DIY的各类艺术作品陈列在两旁。张晓琴告诉记者,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是学校肩负的时代重任。

  据介绍,嘉峪关市实验小学秉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构建实践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同时,依托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和重要节日载体,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三热爱”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早、从小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石榴花开照雄关。近年来,嘉峪关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