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绘就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画卷——张掖加快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综述

 2023/08/17/ 09:03 来源:张掖日报 见习记者 李 惠

绘就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画卷

——张掖加快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综述

  见习记者 李 惠

  山容便与新秋净,稻花已作丰年香。初秋时节,张掖大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100余万亩制种玉米丰收在望,田园综合体的特色小镇山清水秀美如画,戈壁农业、畜牧产业及“千万工程”高效快速发展,粤港澳蔬菜订单出口供应热火朝天。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统领,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彰显特色”原则,按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四集中”模式和4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5个中心集镇示范片区“4+5”示范带布局,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塑型铸魂打造“和美乡村”

  8月,甘州区新墩镇建成的“水韵双堡”乡村建设项目现场,绿树白墙、风景如画。该镇按照“当年拆、当年建、当年住”的目标,整村拆除7个居民点的268院老旧房屋,建设50套老年人集中安置房,并配套完善上下水、供暖、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加快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在建设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乡镇集中安置点的基础上,顺应群众意愿,打破村域界限,植入“丝路驿站·长城文化”理念,让散居变集居,村庄变社区,不仅实现了村庄二次规划,还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

  时至初秋,蓝宝石般的大湖湾点缀在弱水河畔,藏匿于田园之中,“河环玉带”“屏画黎山”、美景奇观尽在高台县宣化镇“弱水蒹葭”诗意乡居。该镇深入挖掘“五凉文化”,完善提升“吃行游购娱”等业态品位,坚持推动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共同富裕乡村。临泽县板桥镇坚持“打造特色鲜明的彩虹小镇、展现江南风韵的板桥风貌”的建设理念,立足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高标准制定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花田乡居高质量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为一体的集镇总体规划,推动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集聚完善,全面建设“和美乡村”。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率先在全省规划建设全域导视系统,新编制村庄规划15个,实现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统筹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老旧房屋拆除、清洁村庄创建、卫生厕所改造等工作,搬迁安置2383户,拆旧复垦3582户,打造了一批“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示范乡村,厚植了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底色,“张掖版”的百村百样和美乡村逐步形成。据统计,目前,我市511个发展类村庄基本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兴旺”

  “十四五”以来,肃南县祁丰藏族乡深度拓展“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新路径,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和东纳藏族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旅+”多元业态,着力打造全季旅游品牌,聚力建设以石窟寺艺术鉴赏、民族文化体验、休闲避暑康养、国防主题研学为特色的东纳藏乡小镇,不断提升文旅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农牧民群众创业增收。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依托葡萄长廊建设,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旅游”农旅融合新模式,着力打造集农业、旅游、休闲、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品牌创建和集体增收。

  不仅发展旅游带动产业兴旺,我市部分地区还立足地域、资源、人力等优势,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种业繁育及果蔬精加工等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截至目前,我市聚焦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做大做强5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成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6个、万亩以上蔬菜生产乡镇20个,新建改建养殖场区65个,绿色蔬菜、戈壁节水生态农业分别达84.56万亩、16.6万亩。落实国家生物玉米制种7.14万亩。实施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32项,完成投资15.31亿元。

  深化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千亩瓜蔬制种产业园呈现在眼前,该镇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吸纳全村67户农户参与设施制种西瓜种植经营,全村瓜菜制种产业面积达600亩。同时,该村与企业签订协议,采取“保底收益+动态分红”的形式,确保企业和村集体实现持续稳定收益。山丹县老军乡强化产业培育,改造新建绿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安置养殖大户52户,并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企业、农户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据了解,我市加强对全市改革工作的整体谋划和系统部署,实施8个领域145项改革任务。深化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市级试点扩大到73个。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2亿元,村均收入12.24万元,同比增长27.5%。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1.2万元,盈利268.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40万元、增长1.8倍,村均增加23.84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收益振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