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谢志娟 王天伟 石丹丹 马琼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静
这一本并不厚的杂志,已陪伴读者42年了。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读者》,名闻天下。它曾出现在无数人的案头床前,以清新隽永之风浸润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他们共同的记忆,也成为甘肃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谆谆叮嘱,“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殷殷嘱托,萦绕耳畔。守正、创新,求精、求变……《读者》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步都不易,每一步都坚定。
《读者》连续4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读者出版集团连续3年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
“读者”品牌连续20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
不断创造辉煌、续写传奇的《读者》,永远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它初心如磐,始终如一地传播优秀文化、展现中华风度。
读者大厦。
初心·静心·匠心
一幅幅珍贵图片、一张张资料图表、老式凸版印刷机、编辑部复原场景……走进位于黄河之滨的读者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帧帧昨日画面在眼前闪现,一个个历史瞬间在脑海中汇聚,每一本杂志都变得异常生动、鲜明,触手可及。
一本杂志,风行42年,《读者》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
是一群心怀理想的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而成。
每期杂志,都包罗万象。名人佳作、热点话题、经济社会、文化艺术、人物故事、摄影作品……在这里都能读到。
“《读者》杂志是为大众服务的杂志,文章的选取要有足够广阔的视野和足够广泛的取材。”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宁恢说,只有围绕大众做内容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情。无论是少年、青年、老年,《读者》杂志皆能直入人心、触动心怀,令读者捧腹大笑或者泪盈于睫。
每篇文章,都精挑细选。
“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万里挑一。”责任编辑马逸尘说,出版一期杂志的50天周期里,作为当期责任编辑,需要从约300种期刊、150种报纸以及众多图书、新媒体号和电子邮件来稿中选读上万篇稿件,从中筛选出200篇左右稿件提交复审,复审筛选后再送决审。
“一篇海淘出来的文章,前后要经过6个环节细筛。”
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读者书房”。
多年来,杂志编辑始终秉承《读者》情怀,坚持编选干净磊落、端正优美的文章,只为能给每一位读者带去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让踌躇夜路的旅人,想到的不仅仅是孤单和路长,还有星辰和大海。
“选稿中,我们既坚持编辑选稿工作的高度与温度,编选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章;也注重讲好每一个时代平凡奋斗者的故事,通过这样鲜活且有温度的方式,来表达《读者》向真向善向美的主张。”马逸尘说。
每一个字,都严密校正。
《读者》刊出的文章不是原样摘录照登,而是精心编辑修改过的。
责编南衡山总结出了“三改两不改”:一要改“干净”,保证杂志底色的干净和态度的端正;二要改“简洁”;三要改“准确”,不放过任何疑点,“细小到标点符号、用‘么’还是‘吗’,都要对照新课标加以改正,因为看我们杂志的学生非常多,要让家长放心”。
“每篇稿件在与读者见面前,至少要经过50多天的精心打磨,不少于13个校次,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五以下。”南衡山说。
除了文字内容外,封面设计、栏目设置、版式布局都经过反复微调、精心修改。这背后,是一群纯粹又负责的编辑群体。他们说:“阅读精选美文本是赏心悦目之事,用心校对修改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
这份日复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造就了《读者》传奇。
从最初的“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演变为如今的“在这里,感受中华风度”,现在的《读者》更注重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突显文化自信。
求新·求变·求进
读者杂志社线上直播。
面对媒介的更新迭代,《读者》如何迎接挑战?
“内容永远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宁恢说,传统杂志必须转型,但是转型不是转行,杂志行业的优势还是在内容。
内容为王,渠道是金。传统杂志的转型离不开互联网。
在《读者》编辑部办公区,读者直播间设备齐全。摆好手机架,打开补光灯,以前伏案的编辑变身为镜头前的主播。
“《读者》+直播”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每当新刊上市,我们都会在直播间直播,介绍新刊的重点文章,有时也会邀请作者在线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陈妮娜,这位20年如一日在幕后工作的美术编辑,谈起直播,兴致盎然。
从资深编辑到新手主播的转变,陈妮娜也曾迷茫过、抗拒过。“事实证明,无论是售卖商品还是分享知识,直播都是一种直观、实时、互动的方式。”
后来,“自来熟”的性格让陈妮娜在直播时如鱼得水,讲杂志的艺术设计、讲编辑部的趣闻轶事,“因为热爱,因为想让杂志‘发声’,我们乐此不疲。”
在读者杂志社副社长陈天竺看来,“新媒体的冲击,反而倒逼我们游进了更宽阔的蓝海。”2019年以来,《读者》明确了全媒拓展、全员融入的思路和布局,从内容到销售全面“触网”,成效明显。
2020年,电商销售为读者出版集团创收约800万元;2021年,电商销售收入约为2000万元;2022年电商销售额2800万元;新华书店网上书城销售突破1000万元。
线上销售的增长,有力恢复了《读者》的零售业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商平台订阅《读者》杂志。”读者杂志社品牌发展部主任温彬说。
与此同时,读者出版集团不断加快推进优质出版资源数字化步伐:
“敦煌书坊”融合出版平台完成数字化加工学术专著、古籍2500余种,建立了敦煌学和丝绸之路学专业知识库,入驻国家知识服务平台;“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项目”完成数字化采集任务;“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关键智能技术研发及人才基地建设”等项目入选甘肃省2022年度重点人才项目……
《读者》新媒体矩阵基本建成:
截至2022年底,《读者》强国号订阅人数突破4700万;《读者》微信公众号粉丝数700多万;《读者》喜马拉雅频道用户突破600万;《读者》头条号订户数400余万;《读者》抖音号用户人数130多万;《读者》百家号订户数118万……
“通过努力,我们要让更多层面的读者,以更加多元、更加便利的方式打开不同的《读者》,品味《读者》的多元内涵。”陈天竺说,要让那些“长”在手机上、一直在读“屏”的更年轻一代,成为《读者》的读者。
“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我们相信,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的信息、深刻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宁恢说。
是的,在所有变化里,总有些东西历久弥新。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策划出版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品牌图书。
“读者丛书”是甘肃人民出版社自主策划出版的系列精品出版项目,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起到了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截至目前,“读者丛书”系列共出版10个主题88种图书,发行量累计达15.2万套、119.4万册,成为“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物。
“仅半年就发行了4.3万套,很快还会继续加印。”甘肃人民出版社社长原彦平介绍说,社里策划的主题图书“读者丛书·家庭家教家风”系列出版后即成为热销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等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先后出版了《敦煌学通论》《西夏学文库》(100卷)等特色精品图书,以“特”与“精”闻名业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抉方向,择先机,方能萃取绵绵不断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始终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朝阳说,不变是《读者》所守之“正”,变是《读者》所创之“新”,守正创新之间,“读者人”更加笃定、更有信心。
读者集团文创产品展示。
悦读·悦智·悦心
室外,复古的门头与街景相呼应;室内,窑洞、红砖、拱顶、复古吊灯等元素让整个空间颇具年份感。
主题展示、陈列阅读、文创专区、亲子书屋……2021年升级重启后的张掖路新华书店升级成“图书+文化多元+空间+知识服务”为内核的文化平台,馥郁书香扑面而来。
插花分享会、琵琶音乐沙龙、爱眼护眼讲堂、作家签售活动……书店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实现了从文化销售向阅读服务的华丽转身。
如今,《读者》不仅是一本杂志,而是引领品质生活的一种方式。
“新华书店门店的升级改造,建强了‘点·线·端+全民阅读’书香社会‘读者方案’中的关键一环。”读者出版集团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磊说。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发挥文化品牌和内容资源优势,创新提出并实施“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已初步形成覆盖全省城乡、以阅读风尚引领书香社会的新格局,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读者方案’的根本宗旨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刘磊说,“读者方案”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地融合,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内容提供者转型为新型阅读服务商的新路。
在社区布局“读者小站”,在企事业单位布局“读者书房”,在银行网点等窗口单位布局“读者阅读角”……一个个标上“读者”金字招牌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点亮城市,为读者提供了立体、多元、优质的阅读产品、阅读服务和阅读空间。
2022年,读者集团与西班牙甘肃商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读者小站·欧洲旗舰店”落地马德里,并达成开展国际研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欧洲市场发行《读者》杂志等多个合作意向。
读者出版集团还推出了数字化融媒体平台——“读者·新语文”,平台包括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有读者·新语文、朗读大会、长尾巴月读社等微信小程序矩阵,为读者提供优质、丰富的知识服务;线下有丰富多彩的课程产品,全方位培养青少年阅读与写作素质。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通过举办读书活动、建立“读者读书会”、组建“领读者”团队、探索社群化阅读模式等努力,推动读者读书会设立跨业态跨地区分会,把阅读活动带进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和农村,营造阅读氛围,引领阅读风尚。
“面对面交流是得到读者反馈的一种重要方式,更多的时候我愿意走出去,和读者在一起。”马逸尘也会和同事们去高校开展活动及师生交流。在她看来,编辑要编好纸质刊物,更要不断延长纸刊的传播价值链,优化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以高品质内容做好多介质呈现。
读者出版集团以《读者》杂志为“圆心”,持续扩大“读者圈”,助力书香社会建设,让阅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阅读,点亮双眼星光,温暖悠长时光。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读者》以慢火细炖的匠心,让人们的阅读时光氤氲出回味悠长的精神含量。
《读者》,是读者心中永远的《读者》。它不断书写和记录着时代的进步,在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的实践中砥砺前行。
(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18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壮伟雄关谱新韵
- 2023年08月18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千年敦煌筑高地
- 2023年08月18日【敦煌风】牢记嘱托 向梦想而行
- 2022年08月17日【敦煌风】牢记嘱托再起航 奋力建设新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