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山丹县寺沟村 “24字工作法”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2023/08/24/ 08: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侯洪建 通讯员 张峰

山丹县寺沟村 “24字工作法”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通讯员 张峰

  今年以来,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大力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24字工作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之路。

  “一支队伍”服务千家万户

  “以前到镇里办事要走近半个小时,很不方便。现在直接找村里的党员联系户和网格员,就能帮我办好。”近日,收到网格员送来的电费、医疗保险等收费票据后,70多岁的刘奶奶高兴地说。

  寺沟村坚持以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行精细化网格服务,将党建、政法、民政、卫生四类网格整合为全要素融合乡村治理“全科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网格辅助人员3名,确定党员联系户21户,组建乡村治理队伍2支,邀请党员志愿者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力量常态化下沉网格,把党的组织和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当地还积极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成立高原夏菜产业链功能型党委,设立产业协会、仓储物流加工、市场营销3个产业链党支部,吸纳周边村社劳动力3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个小院”串起邻里真情

  “推行常态走访和‘邻里小院议事’后,我们化解群众矛盾的效率大大提高,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寺沟村网格员马振萍说。

  4月中旬,马振萍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李天成的小麦地被邻居家的牲畜踩踏,造成直接损失300多元。马振萍便把双方约到“邻里小院”协商解决,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是当下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个课题。

  寺沟村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评、民事民决”的思路,将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确定为村民说事议事日,并建立“邻里小院”2个,结合“红白理事会”“和事佬”调解室等平台,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关键小事”和产业发展、低保评定等大事要事,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面对面协商议事,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

  网格员入户走访是寺沟村推行常态走访的一个真实写照。今年以来,该村积极开展“敲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遍访行动和特殊群体关爱服务行动,组织46名农村党员与96名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8个。

  “一组数据”跑出治理速度

  “您反映施工队乱堆乱放施工废料的问题已经解决,处理结果还满意吗?”村文书王佩正在渠道施工现场回访村民梁奎。

  原来,村里的渠道施工队在道路两旁随意堆放施工垃圾,不但影响了村里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七社村民梁奎发现后便拍照上传至村民微信群,村党支部当天就派网格员到现场查看,要求施工队清理了垃圾,并第一时间进行答复。

  “今年我们积极推行智慧治理模式,组建便民微信群3个,并将‘丹城小管家’微信小程序、‘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平台推广到每家每户,搭建了民意诉求‘直通车’,通过‘群众点单、支部派单、网格员接单’服务模式,实现了为民服务‘码’上办、‘掌’上办。”村党支部书记刘佰海介绍。

  在村民诉求上,寺沟村持续优化民情收集、分级办理、限时反馈、审核办结等流程,将各类诉求办结后及时反馈群众,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寺沟村累计受理村民诉求68件,办结64件,办结率94.1%,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看病就医、供水用电等问题25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