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文曲湖旅游休闲街区。记者 姜波 供图
以党建引领,推动“全科网格”向“德治、善治、智治”网格迭代:常住居民3万人的超大社区屡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表彰;新兴产业工人生活聚集区日新月异、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候鸟型社区成功破解潮汐式治理难题……彩虹城、小横路、文曲湖,这不仅是地标,更是榜样。面对众口难调的“民生问卷”,他们是如何成功作答的?他们的经验又将为今后的市域社会治理带来哪些启示与思考?
用“德治”丈量社会治理“深度”
走进彩虹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金灿灿的奖牌、红彤彤的证书引人注目。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全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先进集体党组织、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全省119消防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近3年来,彩虹城社区收获诸多荣誉,其背后是一个超大社区的“德治”密码。
“这里的社区居民多为拆迁安置户,三代同住、同村同楼的现象较为普遍,一老一小占比高达21%。聚焦一老一小,从红色引领、温情帮扶、文明自治、和谐法治四个治理维度出发,以德治为突破口,走出彩虹幸福路。”彩虹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有胜坦言,彩虹城社区曾面临人口多、来源杂、融合难等问题,尤其是老年居民生活不便、双职工家庭子女托育难尤为突出。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是最重要的。”陈有胜说。这里率先开办“爸妈食堂”“老年大学”,建立“四点半”学校,成立道德银行,组建“彩虹100先锋号”等7个志愿服务队,孵化13个社会组织。同时,彩虹城社区党支部还联动党建共建单位,打造了儿童之家、共享书房、暑期托管班,并联同专业机构,引入居家养老康养服务,促成彩虹城中心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此落地,推动新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试点推广。如今,彩虹经验已在新区很多社区复制、推广并应用。
用“善治”筑起产业工人之家
每天早上7时许,浩浩荡荡的大巴车队就会驶入小横路小区,接送工人上班。这里毗邻绿色化工产业园。
在绿色化工产业园里,已经成功引进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创多项全省、行业新纪录。未雨绸缪,这里用“善治”筑起新兴产业工人之家,以360度全景服务模式激活着社会治理潜能:积极改善辖区内务工人员及农民工住房条件,向园区驻区企事业单位、落地项目务工人员及农民工提供小横路小区内已装修完成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仅2023年上半年,就向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及农民工提供7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横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水平的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在园区范围内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及时纳入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截至8月16日,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参加2023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954人,异地就医登记备案63人。
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新区主动关心关注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随着秋季学期的到来,新区源泰阳光学校初中部将投入使用。“绿色化工产业园的繁荣也让学校的生源发生变化,2021年至今,新兴产业工人子弟已增加至50名左右。”新区源泰阳光学校副校长贾平均告诉记者,为吸纳附近新兴产业工人子弟入学,该校大力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并不断补充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制定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开学后,学校还将对新入学的新生做好调查走访,建立好台账,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做好一生一台账。
用“智治”破解潮汐式治理难题
波光粼粼的文曲湖畔矗立着西北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科教园区,这里入驻院校17所、入驻师生10多万人。来自兰州公交集团新区客运公司的数据统计,这里高峰时期日均客流在2000—3000人,节假日学生集中返校日均客流更是高达3500—5000人。“潮汐式人群出行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久而久之,周边小区的居民生活、商业圈也与学生假期同频共振,如候鸟般南来北往。但我们现有的工作人员只有69名,其中执法队员9名。”这就是摆在文曲中心社区党委书记董世弘面前的治理难题。
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集“数字街区运营指挥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智慧党建管理服务中心”“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治理中心。文曲中心社区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实时传送画面、检测范围广等特点,对院校放假期间学生出行情况进行巡查,让“无人机”化身“空中监察员”,将信息实时传送到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指派执法队员到场维护秩序。实现运用“智慧+”手段保障学生安全出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构筑了“技防”防线。截至目前,通过无人机巡查主动识别事件占比达到25%以上,网格员人员投入数量减少50%,平均执法时长缩短60%。2023年新区文曲湖旅游休闲街区更是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记者 姜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25日点亮爱之灯 开启幸福门——兰州新区全力推进结对帮扶行动走深走实
- 2023年08月25日兰州新区将上调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 2023年08月18日兰州新区:优质共享惠民生
- 2023年08月15日兰州新区中川园区:提升配租型保障房标准化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