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绽笑颜
——金昌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记者 蒲瑞华
生态兴则文明兴。
蓝天白云飘逸,田野遍地翠绿,乡村美景如画,城镇干净整洁……行走在金昌大地,天蓝水清、树绿花红,空气清新、鸟语萦绕,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此番美景,便是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抓好环境问题整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镍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守护绿水青山 以绿为底景色美
初秋时节,环绕市区西北东部、总长近26公里的防护林带绿意未脱。驱车驶过,一排排新疆杨、刺柏高高耸立,一片片国槐、旱柳在林中交错互织,一方方低矮山杏、红柳、沙枣等灌木林日夜守护着金昌这片绿洲。
金昌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少雨,自然生态脆弱,植被稀少,饱受风沙侵袭。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国土生态安全,还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每一个镍都儿女的心愿。
自2001年以来,我市在市区外围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绿色长廊一、二、三期绿化工程,西部防护林街景绿化工程,市区西部沙枣胡杨观赏林一、二期绿化工程,市区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全民义务植树,栽培各类苗木50余种、500多万株,建成了占地面积2.5万亩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不仅有效地抵御了北部风沙的侵袭,而且给金昌人民筑建了一个宜游宜居的工作生活家园。
对于“绿色长龙”带来的变化,每一位市民都有着切身体会。“现在冬春时候,很少再有沙尘肆虐不见天日的天气了,切切实实让人有了安全感。”
我市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总体工作思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着力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天然林(草)保护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第一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整改任务全部整改完成,交办的信访件全部办结。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办理信访件65件,已办结63件,阶段性办结2件;督察反馈的51项环境问题完成整改40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中涉及我市的22个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复查复核,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恢复生态植被86.11万平方米。如今的祁连山,少了人为扰动,各生态修复治理区域植被长势良好,多种野生动物重现保护区。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生态优先已成共识,金昌绿色发展脚步更加坚定。
眺望蓝天白云 惬意舒适生态美
天朗气清,抬头远望是醉人的“金昌蓝”;金水湖泛波,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生态绿”。站在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登高望远,远山如黛碧空如洗。蓝天白云、水清树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就是金昌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不仅是万千市民的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上半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0,优良天数比率72.8%;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省级考核点位)比例100%,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上半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名列全国第十五,全省第二……
面对“绿色大考”,金昌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从保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块土地开始,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全市工业企业炉窑摸排整治力度,全市116台工业炉窑全部达标排放;积极做好沙尘天气预警预报和防范应对工作,下发《关于做好沙尘天气影响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扬尘污染;扎实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项目,2022年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现场施工任务全部完成;完成金昌市黑烟车智能识别系统建设项目,共建设黑烟车智能识别系统8套。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按照“划、立、治”的原则,科学划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实保护区矢量边界信息,开展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管工作,联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邀请有经验的环保督察专家组成专项行动检查组开展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控专项检查行动,通过开展现场检查,把脉会诊,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更新发布2023年金昌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督促2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督促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022年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工作,2023年下达我市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村2个,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印发《2023年金昌市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污水治理的建制村53个,建成污水处理站37座,设施正常运行率94%。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越建越美的城市公园,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强化执法监管 生态文明水平再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镍都金昌有了新名片。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强有力的举措,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
创新监管方式,着力推进精准执法。在全省率先推行柔性执法,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采取行政提醒、建议、告诫、约谈等方式,指导企业依法经营。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发现且未造成严重后果,不予行政处罚;对被处罚的企业,针对违法事项,同企业分析违法的原因,引导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了重罚轻管、以罚代管、机械执法、“一罚了之”等问题。
建立《金昌市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10大类30小类行业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对17大类44小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实行承诺制审批。对全市固定污染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上半年累计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176家,完成排污许可登记管理549家。
坚持“服务、指导、帮助、整改、处罚”理念和“三管三必须”责任的要求,积极主动作为,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今年以来,共接到并受理环境信访类投诉案件59件,办结率100%;共查处案件6起,结案4起,处罚金额40万元。
加快推进试点城市创建。编制完成《金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金昌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金昌市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今年一季度,全市生态产业增加值32.72亿元,占GDP比重24.1%;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58%,农膜回收率达85.16%,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0.9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4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50%。
通过多年的努力,生态优先已成我市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初见成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块块金字奖牌便是最好的见证。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金昌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期盼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正在变为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30日金昌 开源节流 全力抗旱
- 2023年08月28日“旱口”夺菜 稳产保收——永昌县抗旱一线见闻
- 2023年08月28日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表彰高考优秀学子
- 2023年08月28日【图说新闻】金昌确保夏粮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