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敦煌 绽放世界
——写在第六届敦煌文博会盛大启幕之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地理坐标: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偏居沙漠一隅;
文化坐标: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文化崛起的历史坐标、四大文明交汇之地、人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这,就是人类的敦煌——
历经千年岁月,在漫漫黄沙中走来,从悠悠历史中走来,仿若会呼吸的生命,以历史的年轮浇灌,花开敦煌,惊艳世界。
能不忆敦煌!
忆·敦煌时间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随着张骞通西域、霍去病攻取河西的相继进展,河西走廊地区成为西汉王朝领土,归入汉帝国郡县制管理体系之下;同年,酒泉郡、武威郡设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威郡西部被划出,另设张掖郡;酒泉郡西部被划出,另设敦煌郡,“河西四郡”就此形成。
自公元前111年至公元2023年,敦煌走过漫长的2134年。
时间如沙漏。2000多年时间,很多人很多事,早已随风而逝;有些人有些事,却刀刻斧凿般镌刻在永恒的时间轴上,也在历史的记忆里留下诸多无法忘却的“敦煌时间”——
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在沙州率部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孤悬中原之外近百年的河西六郡十一州重回大唐版图。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经21帝、289年的大唐还是走向了衰落。因连年战乱,地面上的大唐遗迹几乎消失殆尽。
幸有敦煌。
莫高窟在唐朝迎来了黄金时代。如今,开凿于唐代的200多个洞窟,以金碧辉煌的经变画、与崖壁等高的巨像、满壁风动的飞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洞窟里的精彩大唐。
大宛的宝马、波斯的箜篌、波斯的银币、龟兹的胡旋舞……丝绸之路开通后的千年时间里,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和中国唯一的口岸城市,满目流转的,是中国、印度、中亚、西亚等不同系统的文化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
三危山麓的敦煌,是穿行在丝绸之路漫漫征途上无数商旅僧人心中的灯塔。
1900年,敦煌道士无意间打开藏经洞,6万余件敦煌遗书在封藏近千年后重见天日,吸引东西方学者竞相整理和研究,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敦煌学”。
……
进入21世纪,又迎来一个特别的“敦煌时间”——
2016年9月20日,首届敦煌文博会隆重召开,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17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
各类论坛精彩纷呈、文化年展精美绝伦、文艺展演美不胜收、系列活动亮点频出……这是一次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筑牢民心相通人文基础的盛会,是一次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广泛共识的盛会,是一次展示甘肃新形象、凝聚甘肃发展新动力的盛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得到沿线各国各地区积极响应和盛赞——
世界进入敦煌时间!
此后五年连办五届,以规格高、规模大、层次高著称,恰以一年又一年的“丝绸之路上的万国博览会”,一次又一次吸引全球瞩目,进入“敦煌时间”。
因为,干涸的土地上,可以没有绿树繁华,但不能没有文化和信仰。
念·敦煌模样
一念敦煌。再念,还是敦煌。
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称,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或许,是因为,莫高窟与敦煌血脉相连。
1935年秋的一天,漫步巴黎塞纳河畔的常书鸿,在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伯希和编的《敦煌石窟图录》。这一眼,让已在巴黎颇负盛名的东方之子,从此魂牵梦萦,念念不忘;最终,一路辗转,抵达敦煌,再用一生守护,在敦煌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敦煌守护神”;
樊锦诗只因一念,从此再也拔不动脚,眼里、心里只有敦煌,在大漠长成最美的“敦煌女儿”;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敦煌,是他一生挚爱的她,是她此生不负的他,就算用一生的陪伴,依然觉得不够,千种舍不得,万般放不下,心里眼里,全是敦煌。
他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样,敦煌就是什么样。
1600年前,当一个个洞窟在叮咚声中凿成,当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塑像在画匠笔下完工,那洞窟里流光溢彩的颜色和曼妙动人的姿容,是当时最流行的“国际时尚”、最动人的“盛世美颜”,是敦煌最美的模样吧。
1600年后,当一个个洞窟在流沙中渐渐露出身影,当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塑像在细心呵护中重焕光彩,那洞窟里与困难争斗、与时间竞走的保护者,与洞窟里的精美壁画和彩塑一样,也是敦煌最美的模样吧。
2000多年前,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迤逦穿行往来的商贾,身负各国珍宝的驼队,如丝线般串起中亚、西亚经济与文化的长廊,漫漫丝路上那绵延不绝的风景线,是敦煌最美的模样吧。
2000多年后,敦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莫高窟里、鸣沙山上、月牙泉畔的如织人流,频繁相约敦煌的各类节会展览,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市容市貌,也是敦煌最美的模样吧。
特别是前五届敦煌文博会,以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人文交流、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为宗旨,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500多名嘉宾参会,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论坛、展览展演、文化贸易、合作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不仅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也为新时代的“敦煌模样”装扮上鲜明的“中国气派”与“国际风范”。
敦煌古乐器仿制展、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专题展、“丝路上的星辰”60国艺术精品展、流散海外文物复制精品展……历届敦煌文博会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更以鲜明的“中国元素、世界表达”,为观众留下深刻的“敦煌模样”与“敦煌印象”。
听·敦煌声音
音乐剧《飞天》音乐会9月5日晚在敦煌大剧院上演,荟萃丝路文化元素,讲述敦煌精彩故事。
敦煌,两字,是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的。
敦——煌——,唇齿开合,轻轻读出来,“敦煌”两字的魅力总是令人无法抵挡;“敦煌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可穿越古今。
曾经,提起敦煌,是开放,是包容。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敦煌,曾在中华历史长卷上书写了熠熠生辉的华彩篇章,发出过雄浑苍劲的历史声音。
如今,提起敦煌,还是开放,是包容。作为丝绸之路上留存历史印记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自然遗产最为独特的枢纽城市,敦煌,依然用浓墨重彩续写着字字铿锵的动人诗篇,用一次次发声,让雄浑苍劲的“敦煌声音”,在历史与未来间接力延续。
2016年9月21日晚,作为首届敦煌文博会重要成果的《敦煌宣言》,向全球发布——
《敦煌宣言》说,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开辟了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由此,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绵延不绝,不同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敦煌宣言》说,本着“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宗旨,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等诸多共识。
这,是21世纪最强劲的“敦煌声音”。
时隔7年,“敦煌声音”依然久久回荡,耳畔萦绕,响彻“一带一路”。
或共同展望“一带一路”建设形势和机遇,畅谈交流合作途径和未来,让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深入人心,让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更加牢固;或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学研究重要命题;或深层次探讨丝路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历届敦煌文博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策划组织的高峰会议、敦煌论坛以及各项不同主题的高规格论坛,以一次次铿锵有力的“敦煌声音”,让敦煌一再成为凝聚“一带一路”国际共识的理论高地。
国际时装秀《丝绸的魅力》,诠释丝绸之路就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开放之路、繁荣之路;群舞《胡杨礼赞》以拟人化艺术手法,展现丝绸之路上一代代友好人士共建美好家园的风雨历程;器乐合奏《阳关三叠》彰显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和器乐的独特魅力……敦煌文博会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以文艺晚会《相约敦煌》的名义,以一场场连接历史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艺术盛宴,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敦煌声音”——“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还有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还有交响乐《敦煌》,还有《绝色敦煌之夜》……无不是余音袅袅的“敦煌声音”。
9月5日,荟萃14首经典曲目的《飞天》音乐会在敦煌大剧院成功上演,以美妙的音乐讲述敦煌魂牵梦绕的故事,拉开了第六届敦煌文博会的序幕……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又是一年节会至,相约敦煌,再次进入“敦煌时间”,再来看看“敦煌模样”,再次听听“敦煌声音”,不见不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9月06日胡昌升在检查第六届敦煌文博会准备工作时强调:精心打磨细节 周全做好服务 确保本届文博会圆满成功举办
- 2023年09月06日胡昌升会见参加第六届敦煌文博会的外宾
- 2018年09月29日第三届敦煌文博会通道与物流专题论坛召开 张世珍致辞
- 2018年09月29日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举行 唐仁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