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理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3/09/08/ 09:1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声良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赵声良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

  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产物。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方与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印度及中亚诸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从印度经中亚而传入中国,敦煌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较早时期就接受了佛教,并兴建寺院和石窟。公元4-14世纪,敦煌莫高窟的营建持续了一千多年,成为保存至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的古代文化遗产。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古代文献五万多件,包含宗教、历史文化等极其丰富的内容。由敦煌石窟与文献构成的敦煌文化,反映了持续一千多年间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交流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佛教文化、印度文化,也带来了粟特文化、波斯文化乃至希腊文化。通过敦煌的文化遗存,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犍陀罗、波斯、古希腊等方面的影响。如石窟建筑中有印度式的塔庙窟、僧房窟,也有中亚风格的藻井建筑。在洞窟中同样也有中国传统的斗拱与人字披顶。在敦煌壁画的装饰纹样中,可以看到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图案样式,以及经希腊改造而形成的丰富的植物纹样,也可看到源自萨珊波斯艺术的一些特征。

  敦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对宗教的包容、对不同民族的包容,在审美价值取向方面的包容。使敦煌艺术具有世界性。

  古代的敦煌地区多宗教并存,从敦煌文物中就可看到,除了佛教文化,还有摩尼教、祆教、景教以及中国本土道教的文献和文物。古代敦煌又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和交流之地,敦煌文献中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梵文、回鹘文、叙利亚文、吐蕃文、西夏文、蒙古文等文字的写本,敦煌壁画中也可看到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国、各民族人物的形象。反映了中国人与各国各民族和平交流、共同进步的历史。莫高窟的供养人中,除了汉族人,还有鲜卑人、吐蕃人、回鹘人、党项人、蒙古人等,说明莫高窟千百年的发展中,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的。

  总之,敦煌文化一千年的发展反映了中华传统文明既能以开放的姿态、广阔的胸襟,广泛吸纳外来文化,又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

  敦煌学的世界性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即今第17窟)被发现,从中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经卷、社会历史文书、刺绣、绢画等文物5万余件。由于当时清政府疏于管理,大量的文物流失国外,散存于英、法、俄、日等国家。由于这些文献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引起了海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众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些文献,并进一步研究敦煌石窟相关内容,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学一产生就具有国际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今天,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都有学者在进行敦煌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散存于各国的文献和艺术品也相继被整理出版。敦煌学也成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我们将秉承这一精神,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向前发展。

  以敦煌文化的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数百年无人管理的状态。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成敦煌研究院。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护、敦煌学研究以及敦煌文化的弘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指出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以来,敦煌研究院广泛开展与国外的学术机构合作保护研究敦煌石窟,先后与美国盖蒂研究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东京艺术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法国远东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从洞窟内部壁画彩塑的病害治理到窟外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再到大面积的治沙工程,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世纪以来,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由抢救性保护进入了预防性保护阶段。在长期的中外合作研究中,形成了保护、管理文化遗产的新理念。莫高窟的保护研究项目有的还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表扬,并作为好的经验推广。

  敦煌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把目光投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近年来,先后派遣学术考察小组到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等国进行学术考察,并努力与当地学术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印度、柬埔寨等国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和学术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利用敦煌研究院文物研究和保护科技的成果,在当地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未来将持续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与交流,推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

  对外展览是弘扬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手段。七十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在国内外举办展览140多次(其中在国外30余次)。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赏和喜爱,我们将继续与国内外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举办敦煌艺术展览,把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最近的二十多年,为了能够永久保护敦煌石窟的文化信息,敦煌研究院大力开展敦煌石窟数字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为游客服务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数字电影更清晰更完整地展示敦煌艺术,同时又缩短了游客进洞窟的时间,极大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有了数字化的资源,敦煌研究院利用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敦煌艺术,在网上公布了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今年以来又上线了“数字藏经洞”,逐步实现敦煌文化世界共享。还采用动漫等形式制作各类视频,在世界范围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化遗产,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到敦煌获得知识,获取灵感,从而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敦煌精神,就是和平交流、交融与合作的精神。我们今天就是要发扬这种精神,为重振丝绸之路的繁荣、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