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庆阳市以“四个最严”打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3/09/12/ 08:24 来源:陇东报 记者徐雅荷 实习生张祎婷

我市以“四个最严”打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每日甘肃网9月12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徐雅荷 实习生张祎婷)近日,甘肃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关于命名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通知》,我市被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近年来,我市始终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捍卫食品安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市场秩序,狠抓专项治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我市高度重视组织领导能力,狠抓党政同责。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工作,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签订包保督导责任书,先后深入17963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经常性的现场督导,包保干部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共同督导企业全力提升日管控率。截至8月21日,全市平均日管控率为60.1%,其中环县为81.5%、华池县为66.5%。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部门协作尤为重要,我市紧盯重点领域,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重点工作整体推进。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今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督查,检查农药生产经营主体186家(次),现场查获假劣农药1168瓶(袋、盒),排查安全隐患34起,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案件12起、农药案件74起,聚焦豇豆、韭菜、芹菜、鸡蛋等重点治理品种,开展市级专项监测,抽检农产品85批次,合格率为100%。

  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市教育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部门,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及专项督查工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等。截至8月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236所,受益学生185302人,1209所学校实现了智慧监管全覆盖,排查出8县(区)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安全问题130余条。

  在落实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方面,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对全市10户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开展了全面检查。市卫生健康委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品安全标准宣贯工作,按季度向市食药安委办报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情况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监测工作覆盖全市1352家医疗机构,监测覆盖率100%。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庆阳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方案》,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经排查,我市无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无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

  市民政局扎实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市36家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排查整治。市住建局购置封闭式餐厨垃圾专用车辆13辆,向市区1648家餐饮商户发放了《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告知书》,建成西峰城区餐厨垃圾应急处置中心,采取科学工艺进行油、水、渣分离,日处理能力达50吨,初步实现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是国务院食安委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企业主体责任是其中之一,我市以打造“点位”示范引领、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为重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环县羊产业的龙头企业,伟赫乳业是环县食品安全“示范引领”点位之一。伟赫乳业打造了种养加销运全产业链,建设有标准化的检验中心,配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体细胞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等国内外一流实验设备,共计100多台(套),检验人员14人,满足公司生产的各产品从原辅料入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全项目检验。引进利乐超高温杀菌间、利乐全自动灌装机、中亚杯酸灌装机等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稳定性。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自查制度。

  大型企业要保障安全生产,餐饮经营场所也要保持干净卫生。合水县坚持“小摊小贩抓规范、中小餐饮抓卫生、大型餐饮抓提高”的原则,以检查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电子一票通、卫生环境“两证一票一卫生”为突破口,推进食品信用分类、量化分级、文明餐桌行动、外置化管理、明厨亮灶等行动。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中,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所导致的第三方人身损害提供专业风险保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也是积极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2023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各县(区)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271万元,其中政府购买138万元,企业自主购买133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