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农业“芯片” 保障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发布
每日甘肃网9月18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秀芸 纪敏)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甘肃省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介绍了我省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2022年,全省法院受理种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7件,审结133件,结案率90.48%,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甘肃法院主动把种业知识产权审判纳入种业振兴国家战略和甘肃经济创新发展大局中,积极发挥司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加快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着力服务保障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全省法院一审案件判决结案58件,撤诉(含按撤诉处理)42件,调解17件,驳回起诉5件。受理知识产权涉农涉种刑事案件17件,审结17件,结案率100%。截至今年8月底,共受理种业知识产权案件19件,审结23件(含旧存5件)。
五年来,甘肃法院受理种业知识产权,特别是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数量总体保持平稳。民事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主要为植物新品种权权属、侵权纠纷,涉种业刑事案件中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件占比较高,涉无证生产经营种子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案件比重增加。张掖、武威、酒泉三市育种企业相对集中,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占全省该类案件总量的92%。2019年种业知识产权案件由兰州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后,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引导权利人按照实际赔偿方式主张权利,依法判决侵权人足额赔偿品种权人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成本,实现赔偿数额与种子市场价值协调相称。对于侵权情节严重的,依法加大赔偿力度,适用惩罚性赔偿。
过去五年,甘肃法院通过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破解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规范证据采集行为、不断完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发挥特色审判优势、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等举措,深化了改革创新,破解了种业司法保护难题。通过加强种业技术创新成果保护、落实严格保护政策、加大对假冒侵权行为惩处力度、坚持多元解纷、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等,创新了审判理念,提升了种业知识产权案件质效。通过推进府院联动,构建了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通过提升素质能力,锻造了种业司法保护专业化队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9月06日“盘欧羊”诞生记——郎侠博士团队23年科技攻关解锁甘南藏羊种业振兴“密码”
- 2023年08月08日甘肃农垦举办玉米种业创新高峰论坛
- 2022年08月12日酒泉市不断提升种业装备保障能力
- 2022年05月06日培育小种子 孕育新希望——记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培室主任田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