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产业探新路 致富“菌”有道

 2023/09/22/ 15:21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马智泉 杨丽君 王芳 肖红 李董

武都区洛塘镇:产业探新路 致富“菌”有道

  陇南日报记者 马智泉 杨丽君 王芳 肖红 李董

  走进秋日的洛塘镇塄头坪村,绵延青山的山坳处,一座座大棚整齐有序,一排排菌棒密密排列。在武都区红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忙着整理菌棒,重新疏松土地。

  “今年第四茬的木耳刚刚采摘结束,我们正在做土壤修复工作,全力为羊肚菌的种植做好准备。”在塄头坪村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杨红平高兴地介绍着木耳采收情况:“我们的种植基地占地120亩,共建成大棚79个,引进70万个菌棒,每年木耳的收入都很稳定,今年采收木耳60万斤左右,产值可达100万元。”

  塄头坪村属于丘陵地势,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种植。借助当地天然优势,2016年,村上因地制宜引进陇南市武都区红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全力发展木耳产业。

  积累了木耳种植的成功经验后,杨红平又将目光瞄准经济价值高的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

  “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价值也高。目前,国内市场的干菌价格基本上达到每斤400到500元,收入非常可观。”通过外出考察的机会,杨红平发现羊肚菌是冬种春收,生长周期只有3个月,结合“木耳+羊肚菌”的轮作模式,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勇于尝试的拼劲,杨红平带领当地村民开始第一批羊肚菌种植。“去年,我们种植的120亩羊肚菌,产值达到400万元,主要销往兰州、成都、西安等地。”杨红平说,虽然实现了一定的产量,但是和预期还有一些差距,“羊肚菌和木耳、平菇等菌类不同,它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非常严格,种植技术不好掌握,投资也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探索更为科学的种植模式,在当地政府产业项目补贴和政策支持下,合作社与市农科所合作,在青陇示范园进行羊肚菌示范栽培工作,并通过外出学习考察、专家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羊肚菌种植新技术、新知识,让羊肚菌产业真正在这片土地“扎”下根。

  “今年,我们选育了‘六妹’‘七妹’‘梯棱’三个羊肚菌优良品种,从选种、搭棚、整地、通风到微灌,采取先进的管护模式,确保每一个环节顺利推进。”杨红平满怀信心地说,预计今年羊肚菌产量将达到800斤左右,已有外地的老客户在提前预订。

  种植食用菌,收获好“钱景”。目前,种植基地主要以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2022年,基地累计吸纳务工村民1800多人次,参与到搭棚、下种、管护等工作中,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00到150元左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洛塘镇依托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多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大力发展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导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吸纳务工人员,有力带动农户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道路,持续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不断丰富群众收入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洛塘镇党委副书记王亮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