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陇上非遗】 拉扎节里庆丰收

 2023/09/24/ 08: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陇上非遗】

拉扎节里庆丰收

  文/刘居荣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陇中的庄稼丰收了,当地农民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去亲戚朋友家共享丰收的喜悦,这个约定俗成的节日,当地称之为拉扎节。

  拉扎节流行于甘肃省渭源、临洮、康乐、临潭和卓尼一带,起源于当地先民对“五谷神”的崇敬和感恩。从农历七月开始到十月结束,历时两三个月。节日期间要进行祭神、尝五谷等民俗活动。

  拉扎节刚好在秋收之后,过节也是庆丰收的意思,当沉甸甸的粮食装满粮仓时,人们也享受着丰收后的幸福喜悦。各地庆拉扎的盛况不减,又与时俱进,许多现代化的娱乐形式融合在古朴的民俗风情之中,更显得丰富多彩,活泼生动。拉扎节也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定西篇

  临洮南乡的拉扎节从农历七月十五开始,一直到农历十月初一结束,为期两个半月,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大景观。拉扎节一般以村子为单位,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日期。

  清晨,定西市临洮县衙下集镇刘家庙村的曹永福老人就将大盘炉子生得旺旺的,准备过一年一度的拉扎节了。

  每当拉扎节临近,人们总是提前两三天就要开始做好准备。男人们杀猪宰羊、买好瓜果蔬菜,备好烟酒,女人们则打扫卫生,烩菜炸馍馍。到了拉扎节这一天,各方亲朋好友都打扮一新,携带礼品,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赶到过节的人家。曹永福说,在他小时候,亲戚们带礼一般都是用当年的新麦面蒸的大馍馍,代表分享丰收的喜悦。

  等到亲朋齐聚时,人们先会通过唱祝酒歌表达情意。当一碗青稞酒在主人家“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请你多尝尝”的盛情歌唱中送到客人面前时,客人一饮而尽,唱起“香香香,实在香,亲手送来味更长,渗在心上永不忘”的答谢歌,有情有酒有歌,节日的喜悦发自心底,也渗透到人们内心深处。听曹永福讲,在临洮,过拉扎节最大的讲究是吃好喝好,一醉方休。但拉扎节也有一个特定的习俗,那就是无论酒菜多么可口,客人也不能吃光,要给主人家讨个吉庆有“余”的吉利。

  唱完祝酒歌,女主人会端上花馍馍、油炸馃、馓子等吃食,炸得金黄油亮、脆生生的馓子是我记忆中最爱的拉扎节味道。等客人喝茶吃馍馍稍歇片刻后,拉扎节的正菜就上桌了,一般家庭主要以猪肉烩菜或羊肉烩菜为主,经过肉汤烩煮的白菜或者萝卜里加上白嫩的粉条豆腐以及喷香可口的排骨,碗头上再撒上香气扑鼻的蒜苗香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菜便上桌了,如果你今天要转的亲朋较多,可不要贪吃,一定要留有余地,不然你在第二家不吃不喝,主人的热情不被认可则会很不高兴。

  吃饱后,主人和客人一边畅饮,一边谈天说地,从庄稼地里的收成说到国家的政策,不仅互相增进了情感,还了解更多的信息。吃饱喝足之后,亲朋好友便各回各家。这个时候也有讲究,因为吃“拉扎”讲究不空去、不空回,东家也会给客人带一些“拉嘛(食品)”回去,让亲戚家没来的人尝尝,以便共享丰收之喜。

  傩舞表演也是临洮拉扎节的重头戏,傩舞表演者被当地人称为“司公”,家住临洮县衙下集镇郝史家村的张克明,现在已经58岁,他从21岁起跳傩舞,已经30余年了。傩舞服饰是纯手工制作的无袖长袍,胸前绣有“虎头”图案,且“征集”了百家布料,有“虎头神衣”之称;而头饰则分为长辫、短辫两种。

  拉扎节期间,人们还要尝新麦,所以又叫吃拉扎。据说,在渭源一带,节日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一种用新麦面烙的饼。因饼很像蝉儿,因此,又叫“麦蝉节”或“麦尝节”,隐含着庆贺收获的意思。

  临夏篇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五户、景古、莲麓以及临近的一些地方都流行过拉扎。它源起于藏族人民祭山神的活动,后逐渐演变成当地群众庆祝丰收的节日。

  康乐县等地过拉扎节同定西大致一样,你来我往,亲戚互访。去吃拉扎的亲戚朋友要带上用新麦面蒸的馍馍。如果要到长辈家里去,还要准备好酒和茶叶,而过拉扎的人家都要准备好酒菜,请来吃拉扎的亲戚喝酒、品茶、吃肉,从早到晚,整整一天,宾主尽欢。客人离开时主人给回礼也是新麦面做的馍馍。

  康乐等地拉扎节从农历七月十五开始,一直到农历十月十五结束。康乐县过拉扎节最早的是草滩乡喇嘛山村和白王乡曹家村,最迟的是景古镇上城门的祁家村。至于过节的日子为何不同,这与当地气候、农作物的收割时间不同有关。基本是先川后山,越往山里,气候越凉,收割庄稼也越晚,过拉扎的时间也就越迟。在康乐县西南临近的村庄,普遍信奉山神。过拉扎时要为山神跳番神,并在山神前烧香、点蜡,以此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拉扎”的藏语解释有两个含义(方音):一是“山神”,二是“登高”,意为敬奉山神,祈祷风调雨顺,也盼望生活五谷丰登,蒸蒸日上,一年胜过一年。

  家住康乐五户乡的常瑞林说,自打记事起,过拉扎节的食品花样不断翻新,馍肉炒菜,花卷长面是最普遍的。一般分为祭祀先祖和招待宾朋两大类,牛羊肉,各种应时炒菜花样翻新,以此表明主妇的能干大方为人处世之道。“腊肉烧酒罐罐茶,包子油饼卷子花”。被邀做客者,身着节日民族礼服,梳洗化妆,遵循“既不空来也不空回”的古老传统,礼尚往来,带上自家的花卷子、大馍馍、油煎食品、斗口酥和点心,还有瓶装酒,牛羊肉等礼品,领上晚辈去赴宴欢聚。

  过拉扎一为丰收时节尝新尝鲜;二为祝福东家农业牧业收成好,人丁吉祥有好运;三为联络长辈亲友因常年奔波而疏远的情感,共叙友情,相互问安。每至一家,亲友们都要遵循尊老敬客的传统美德,先给祖先献上祭祀的食品,浇奠一杯酒。再给长者敬酒,长辈先就各种菜肴品尝之后,晚辈才开始吃喝。满座亲朋友人喜笑颜开,互致祝福一片欢声笑语,吃茶品韵,欣赏音乐,猜拳饮酒,很是红火热闹。

  秋末冬初农历的“十月一送寒衣”之时,就是拉扎节最后一个名曰“冻卷拉扎”的日子,也有个别村庄是在庄稼打碾完毕,收包入库后才过“拉扎”的。

  甘南篇

  八九月间,甘南临潭和卓尼县一带大片大片的大麦、青稞熟了,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人们迎来了盛大的拉扎节。

  自小生活在卓尼县洮砚乡的卢锁忠说,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双开,客人一进门,东家就赶紧接迎,热情款待。宾主尽兴之余,会唱花儿的唱花儿,会跳舞的来上一曲,用自己的才艺表演,使节日过得更加快乐,更加红火,更加有味!

  按照甘南当地风俗,拉扎节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甘南举办节日当天,办庆典的村里会选出沉甸甸的麦穗和青稞,绑成一束束,做成把子。丰收的人们杀鸡、宰羊、献牲,最重要的是要请来一位“司公”跳神舞,报答神灵的庇佑,表达对“五谷神”的感激,也祈求下一季的丰收。

  在设好的祭坛上,“司公”身穿花袄手拿羊皮鼓,敲打出欢快的节奏,跳跃着,庄重地唱着祷告词。“司公”是一个特殊的舞者,在丰收的欢喜中感谢天地的恩赐,祈祷“五谷神”继续庇佑。因为村村都要请“司公”办节庆,“司公”们不辞劳苦地从早跳到晚,成为拉扎节的主角儿。逢小祭时,他们跳上一天一夜后,要火烧神坛上的“黑神”(纸人),暗含着驱逐疫情、敬祭山神的心愿,为人们祈求平安。大祭时,场面更大,也更热闹。通常,神坛上会有几位“司公”同时击鼓跳跃。第一天设坛请神,在“司公”的主持下,按照既定的规矩请出各路“神”。第二天节庆的气氛达到高潮,人们在“司公”的引领下送“黑神”。第三天,请“司公”跳护神,在祈祷声中,仪式宣告结束,这是完神。这有板有眼的规矩礼仪繁琐工整,虽然深知其意的人不多,但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虔敬之情。

  作为一种长久传承于民间的节日,拉扎节不仅是一种庆贺丰收的形式,也饱含着人们眷恋乡土的情思,更是农人开启新生活的契机。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丰收的喜悦透过远古时空中层层叠叠的演绎,回荡在喜气洋洋的一个个小小村落里,那么朴素,也那么深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