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理论】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2023/10/10/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陈 东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陈 东

  乡村振兴,产业要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也是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甘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加速转型升级,以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完善帮扶政策,力促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居于首位。推动甘肃乡村振兴,应分类施策,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发展一定规模化、集约化以及专业化的产业群,鼓励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与此同时,健全完善产业帮扶政策,要形成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广泛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的良性多元合作模式,以此促进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学界等各方需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合力,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为陇原发展奏响新乐章。

  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增加附加值,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甘肃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开展提升产业链水平攻坚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设计和推进实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而要想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打牢基础,就需要进一步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助于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不仅如此,全省各地还需进一步聚焦资源禀赋,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加快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生态链的循环再生,价值链的持续提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此外,还需要力促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手段来激活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这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甘肃特色产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亦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培育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甘肃以多样的生态和气候类型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以六大特色产业“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尽量避免同质化现象,加强对类似品牌的统筹规划,对产品进行区分的同时,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有助于增强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这也进一步推进了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当前,甘肃在积极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升“甘味”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培育特色品牌需要与社会趋势保持一致,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在社会互动、创新、传播和认可中使品牌在市场中得以巩固地位和提升竞争力。

  应用前沿技术,发展“三新”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科技的加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使得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层出不穷,对社会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要善于挖掘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发展“三新”产业,人才是关键。因此,必须突出需求导向大力引才,围绕甘肃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千方百计招才引智,对急需高端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通过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全力发展“三新”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在发展“三新”产业时,要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推广和创新前沿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