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携手同心向未来——甘肃日报联合八省(区市)党报共同聚焦“一带一路”建设

 2023/10/17/ 08: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携手同心向未来

——甘肃日报联合八省(区市)党报共同聚焦“一带一路”建设

中欧班列(陕西)。

阿拉山口口岸(新疆)。

  编者按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10年来,各省(区市)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交流合作空间,有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互利共赢中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甘肃日报联合陕西日报、宁夏日报、青海日报、新疆日报、吉林日报、辽宁日报、重庆日报、福建日报,共同推出“携手同心向未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联动报道,全面呈现各地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新成效新发展,展现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美丽画卷。

  宁夏 经贸合作 硕果累累

  宁夏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宁夏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深挖贸易潜力,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支撑,建设开放载体,畅通对外通道,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机制创新与政策引领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2013年以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已经在宁夏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阿博览会为宁夏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让宁夏围绕经贸合作“走出去”“引进来”,推动中阿务实经贸合作硕果累累。据统计,10年来,中阿博览会共有112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家中外企业、超过40万客商参加,累计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200多个,涉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中阿经贸合作成果。

  10年来,宁夏与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沙特等5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更加紧密频繁的经贸往来,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据银川海关统计,2022年,宁夏主要进出口市场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进出口80.20亿元,同比增长23.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1.2%。

  通道畅通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贸合作的前提。借助中阿博览会的东风,宁夏蓄力畅通对外通道,充分利用银川被国家确定为扩大航权安排、增加空中航线重点城市的机遇,积极增开加密国内外航线航班,架起空中丝绸之路。截至2022年底,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已开通86个通航城市的140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点75个,省会城市直飞率达到100%;国际航点11个,已开通至香港、仁川、迪拜等12条国际(地区)航线,形成了以银川机场为中心,辐射全国省会和主要经济、旅游城市,面向中东、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航空运输格局。

  持续打通陆路通道,先后开行至中亚、西亚,俄罗斯、越南、老挝的国际货运班列,至天津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初步构建了通边达海、联南接北的陆上开放通道格局。此外,搭建起涵盖国际铁路、铁海联运、卡车班列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际货物体系,目前已形成西北向出境、东南向出海的口岸通道网络,四向通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青海 深度参与 共建共赢

  青海日报记者 王菲菲

  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省份,10年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为青海提供了对外开放的新机遇。青海省统筹协调,聚焦发力,塑造新结合点,推动青海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明显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青海省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盈枝,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道畅则贸易兴,贸易兴则民心通。

  10年来,青海省大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在共建开放大通道上展现青海作为。“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畅通、省际连通”的公路网布局初步形成;敦煌铁路、格库铁路建成通车,西宁至成都铁路全线开工建设,铁路运输与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西宁机场三期结构封顶,玉树机场改扩建竣工投运,“一主六辅”民用机场格局全面形成。

  10年来,青海省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出口优势和发展优势”。建成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西宁、海东两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西宁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从“寻平台”到“建平台”再到“强平台”,全省开放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10年来,青海省补短板、强弱项、抓转型、扬优势,外贸发展步入快车道。培育出盐湖化工、农畜产品、光伏组件、文化产品等10余种年出口额千万美元的产品。设立了3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高新技术、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外资占比明显提升。依托中亚、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企业“集群出海”,在工程建设、农业种植、矿业开发、生物制药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10年来,青海省锚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推介青海文化旅游资源,让“大美青海”的名片更亮丽。“大美青海”文旅品牌加快建设,环湖赛、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品牌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成功举办两届国家公园论坛。青洽会、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等展会论坛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绿色丝路”建设取得实效。

  10年深耕,风光正好。今日之青海,乘着政策的东风,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共建“一带一路”越走越宽。

  新疆 东联西引 通江达海

  新疆日报记者 张艳芳

  驼铃声声传诵古今,舟楫相望通达四海。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见证了丝路古道的繁华。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也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10年间,新疆抢抓机遇,发挥区位优势,把自身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文章,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全面谋划推进核心区建设,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2015年底启动建设以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功能区作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如今,班列线路通达19个国家、26个城市,运送货物涉及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200多个品类;欧亚各国的货物也聚集于此并转运至国内其他城市,“东联西出”“西引东来”,整体集货、带货能力大大提升。

  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为引领,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支点,联动口岸经济带发展,新疆加快优化“一港”开放枢纽,打造“两区”开放高地,建好“五大中心”开放平台,构建“口岸经济带”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新疆亚欧黄金通道、中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两区”积厚成势。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个在南疆一个在北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要支点。喀什经济开发区地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喀什地区,综合保税区政策和喀什经开区政策双重赋能,让这里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土。随着多种跨境物流模式等的蓬勃发展,“买全球”“卖全球”在这里变成现实;霍尔果斯正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开行线路累计达77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5个城市和地区,打造开放新高地。

  “五大中心”加快推进。10年间,新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联通欧亚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领先的文化科教中心、辐射周边的医疗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积极推动一批关键性、示范性、标志性项目落地。

  口岸经济带提质增效。以阿拉山口、红其拉甫等20个国家一类口岸构建了一个我国面向亚欧的“黄金通道”,串起新疆对外开放的门户。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跨境物流、边境贸易、边民互市方兴未艾,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陕西 大道同行 机遇共享

  陕西日报记者 杨晓梅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承担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开发开放枢纽等重大任务的陕西,对标国家要求,积极试点示范,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

  不沿边、不靠海、不沿江的陕西,紧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紧紧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塑造发展新优势。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已在陕西投资设立157家外资企业;中俄丝路创新园引进中外企业、机构56家;陕鼓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隆基绿能在全球布局32个生产基地和150多个分支机构,陕汽重卡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爱菊粮油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发展150万亩订单农业……

  2013年至2022年,陕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8.4%,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41%。

  从绘就一幅“大写意”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陕西,不断开拓创新、攀登高峰,将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放大、优化,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努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开辟中欧班列长安号新线路,开行全国第一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往返欧洲的公共班列,与德国穆克兰港及国内青岛、上海、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建设海外仓、购买自备箱,建成班列综合服务平台、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展空铁、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推进西安港“一带一路”内陆中转枢纽和中铁联集“陆海联动、多点协同”集装箱智能骨干网示范工程建设……以空港和陆港为核心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初步形成。

  ——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国家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吸引产业集聚发展。250余家世界500强榜单企业及其分支机构、200余家中国500强榜单企业、200余家民营500强榜单企业落户西安。

  ——发挥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旅游枢纽建设,积极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速形成。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陕西将争当时代弄潮儿,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中,奋力追赶、不断超越,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积蓄更大动能。

  位于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马尾片区的中交冷链汉吉斯项目。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中俄互市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吉林日报记者 丁研

  辽宁 海陆通衢硕果丰

  辽宁日报记者赵婷婷 刘璐

  金秋九月,辽宁奏响收获乐章。

  9月1日,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对接会成功举办。达成意向合作项目56个,意向成交金额3.71亿元!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辽宁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的缩影,也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启程步入下一个十年的见证。

  十年成绩斐然。辽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值由2013年的2027.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49.6亿元,累计增长45.5%,贸易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商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引进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

  山海相隔,何以做到经贸畅通?

  离不开海陆大通道的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

  地处经济发展黄金纬度带,南临黄渤两海的辽宁,是国内面向东北亚国家唯一的陆海双重门户。2292公里、总长全国第4的大陆海岸线,如张开的双臂,拥抱世界。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坐拥8家民航机场、6大港口、13个开放口岸,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让辽宁能够呼东应西、承南启北。

  这些,是辽宁建设海陆大通道的基础优势,更是自信底气。

  近年来,强力推进海陆大通道建设,辽宁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沈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以水路运输方式和公路运输方式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和46.4%,多层次多功能的运输通道有效助力了全省外贸的稳定增长。不久前,满载100个标准箱的“长春—大连”公共精品班列,抵达大连港集装箱铁路中心站。班列上的汽车配件、化工制品等货物,将通过海运发往欧洲和东南亚。

  今年的中欧班列“期中考”,成绩同样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中欧班列(沈阳)共开行424列,同比增长42.76%;运输货物34830标箱,同比增长42.79%;货重39.31万吨,同比增长55.26%,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物流通,商流畅。十年来,辽宁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境外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2020年1月,朝阳浪马轮胎合资公司在巴基斯坦注册成立,“这是巴基斯坦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制造、研发基地。”浪马轮胎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3月,项目一期实现达产,标志着浪马轮胎跨国合作成功。

  此外,辽港集团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运营,辽宁省地矿集团土耳其天然碱溶采对接井、沈变集团蒙古国乔巴山热电厂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开放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10年来,辽宁奋发有为,结出了累累硕果。

  福建 乘风破浪正远航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伫立在厦门港宏伟壮阔的现代化码头,执行“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的巨轮远航而来。

  航运是开启全球化的古老行业,“丝路海运”则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再度激发全球经济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实践。2018年,“丝路海运”在福建应运而生。如今,“丝路海运”联盟317家成员单位,覆盖产业链上所有环节。

  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是绵延千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长期以来福建人凭着敢拼会赢的闯劲将陆地与海洋、中国与世界紧紧连在一起。

  10年来,福建着力畅通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作用不断凸显。

  在海上,“丝路海运”建设提速,“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达116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31座港口;在陆上,中欧(亚)班列“多点开花”,全省开通“中欧班列”城市达到6个,通达俄罗斯、波兰、德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形成“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通道;在空中,“丝路飞翔”持续深化,多个机场扩能改建,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全面维修能力跻身全国前三;在网上,“数字丝路”成果初显,推动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数字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10年来,福建着力构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平台载体持续优化。

  经贸合作载体提质增效:高质量“引进来”取得突破,2022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对闽投资增长153%,总投资420.7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式落地,成为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高水平“走出去”稳步推进,境外投资重大项目成效凸显,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共同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制度型开放载体提级扩能:自贸区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新推出4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8项;海丝中央法务区加快建设;金砖创新基地累计发布104个示范项目,上线八大赋能平台。地方交流载体提标扩面:“丝路菌草”被列入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介项目,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丝路茶道”借侨出海,累计在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侨团设立首批“福茶驿站”。

  10年来,福建着力凝聚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活力持续释放。

  人文交流影响力持续扩大。“丝路伙伴”计划深入实施,截至目前,福建已与世界上46个国家的省、市建立了121对友城关系。闽港澳侨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公布,福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探索。

  重庆 通陆联海再出发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重庆,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肩负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任。但是,重庆位居内陆,与靠海沿边地区相比,在开放的物流通道上缺乏优势。

  如何打破困局?重庆提出以铁路为载体,打通一条由内陆直达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中欧班列(渝新欧)应运而生。

  它由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出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约16天。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折算列近1.4万列,累计运输货值近5000亿元,形成50余条成熟运行线路,辐射亚欧40余个国家百余个城市。

  在重庆带动下,武汉、成都、郑州、义乌等地的中欧班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因为路线与古丝绸之路大致重合,业界将这些中欧班列称为现代版“钢铁驼队”。

  “陆”通了,重庆还想与“海”联得更近。

  有了中欧班列(渝新欧)的经验,重庆谋划了一条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联动的新路线,以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2017年9月,这条路线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标志西部地区货物有了“一路向南”的新选择。它,便是后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成为其运营组织中心,牵头通道省际协作等相关事宜。

  2021年,在第三届西洽会上,湖南省怀化市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送货物同比增加10.5%,正逐步成为“一带一路”上一条陆海双向开放的金色纽带。

  西南两向大通道,助力重庆形成了当下四向物流大通道齐发的格局——

  东可借长江黄金水道与渝甬班列出海,相连全球;西可通中欧班列(渝新欧)辐射欧洲;南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北能走“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

  如今,重庆的物流大通道不仅通江达海、贯穿欧亚,更联动发展,实现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通过铁铁、铁水联运箱量近30万标箱,其中,中欧班列(渝新欧)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超1万标箱,与长江黄金水道联运超8.7万标箱。

  在开放通道的加持下,重庆实现了由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的迈进。2022年,重庆外贸进出口突破8100亿元。

  吉林 “钢铁驼队”强动力

  吉林日报记者 陶连飞

  8月盛夏,汽笛悠然响起,载有165辆一汽整车的“长满欧”中欧班列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缓缓启动。这支新时代“钢铁驼队”由吉林长春出发一路向西,途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开往欧洲腹地。

  2015年开通以来,“长满欧”中欧班列高频往返长春和欧洲之间,为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外向型经济开辟了新路。在中欧班列承运的出口货物中,本省货物占比达到60%。长春新区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公司旌远国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旌远国际今年共承运出口货物2200标箱(TEU),合计出口商品汽车2348辆。越来越多的“吉林造”商品驶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1年4月,吉林省第二条中欧班列“长珲欧”正式开通,珲春市首次完成跨洲际国际铁路联运,为我国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大开发奠定了新的基础。

  今年5月,中欧班列“长绥欧”开通,目前共承运货物200标箱,承运货物0.32万吨,货值约人民币0.93亿元,本省货物占比100%……

  作为吉林省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以长春为枢纽的中欧班列连接“一带一路”10多个共建国家,贯通俄罗斯境内近百个铁路站点及欧洲腹地30个城市站点。中欧班列正“拉”动吉林省开放发展驶入快车道。

  来自吉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外贸出口实现281.4亿元,同比增长25.3%,高于全国2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增长78.2%,对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出口分别增长39.6%、48.6%。优势产业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1.9%,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量的58.5%,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长295.2%。

  目前,中欧班列在吉林省进入常态化、品牌化运营阶段,中欧班列与吉林省内产业的对接也更加密切。中欧班列真正发挥了畅联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吉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吉林省发挥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作用提供了强劲动能。

  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吕继伟表示,未来,商务部门将落实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行动计划,用好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高交会、服贸会五大贸易促进平台,拓展对日韩、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进口试点建设,发展共享共建海外仓,为吉林省开放发展护航,为吉林全面振兴助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