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荟萃】陇蜀古道话银杏

 2023/10/18/ 08: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义

陇蜀古道话银杏

硕果盈枝 于宏举

徽县高桥镇郭台村古银杏树 于宏举

丹青绘银杏 高琼

  王义

  深秋时节,漫游金徽大地,无论是高山深谷、清流急湍、树生石上的嘉陵江大峡谷,还是百步九折、山峰浩荡、诗意盎然的青泥岭,微红、青红、深红、霜红、火红、醉红,新绿、草绿、水绿、浓绿、江绿、酒绿,草黄、青黄、鹅黄、苍黄、橙黄……构成了一部华美盛大的“交响乐”,这部“交响乐”的“高音部”就是那些陇蜀古道上站立了几千年的古银杏树明亮的金黄。

  徽成盆地,地处秦岭南麓、居嘉陵江上游,东邻陕西、南望巴蜀,江南之秀美与北国之雄奇完美融于一身。

  高大的秦岭山脉挡住了北方的寒流,在这平均海拔1000米的浅山、丘陵、川道的河谷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银杏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甘肃省最适宜银杏生长的地区。在中三叠纪植物群中,甘肃就有银杏类化石发现,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的陇南徽成盆地亦出现似银杏属和准银杏属等银杏纲植物化石。

  徽县有古银杏树229棵,平均生长年限800年。嘉陵镇田河村就是一个被千年古银杏树包围的村落,150多棵古银杏树或围绕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或矗立于田间地头,形成了罕见的野生、半野生状态的古银杏树群落。这片银杏树群落与徽县境内其他乡镇广布的古银杏树共同为徽县赢得了“银杏之乡”的美誉。2017年10月,徽县嘉陵镇田河村被中国林学会推选为全国11个“中国最美银杏村落”之一。2023年9月,陇南市徽县银杏树镇银杏村的银杏树入围全国10株“最美银杏”推选名单。

  徽县作为甘肃省的银杏主产区之一,除嘉陵镇田河村比较集中外,在大河店镇、银杏树镇、伏家镇、栗川镇、泥阳镇、江洛镇、榆树乡、高桥镇、麻沿河镇等均有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

  在众多的古银杏树中,单株最高54米的古银杏树生长在榆树乡榆树村;单株最矮10米的古银杏树生长在嘉陵镇田河上坝村;单株胸径最大,基径为4.82米、总胸围达14.25米的古银杏树生长在银杏树乡银杏村;树龄最大为3000年的古银杏树生长于徽县嘉陵镇田河村。

  徽县银杏为马铃类、圆子类和梅核类银杏品种。种壳呈汉白玉或鱼肚白色,果仁熟后质地细腻,具有韧性和糯性,口感香甜,略有苦感。主要产地范围为徽县柳林镇、城关镇、嘉陵镇、伏家镇、江洛镇、泥阳镇、永宁镇、水阳镇、虞关乡、银杏树、栗川镇11个乡镇。

  2006年,徽县将每年的行道树栽植树种全部确定为银杏,并将柳林、嘉陵、银杏、水阳等中部适宜乡镇确定为银杏发展的重点乡镇。徽县银杏既不同于北方银杏,又有别于南方银杏,这与徽县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土地条件的复杂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密切相关,独具特色的生产种植环境,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徽县银杏。

  每年三月,随着嘉陵江两岸春天的到来,古银杏树结束了休眠,开始新一年的轮回。当日平均气温升至8℃时,胚芽开始萌发;日均温升达10℃以上时,春梢开始生长,并随温度的上升加快,最快时每天可长6-7cm。

  四月下旬开花。银杏雌雄异株,单性,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银杏开花时雌花展现花柄,雄花露出花序。很少有人看见银杏花开,徽县民歌中就有“银杏花开无人知”的唱词,《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花,随即卸落,人罕见之……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

  秋天,便可见其金黄的叶和白色的果。

  银杏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制作的方法有炒、蒸、煨、炖、焖、烧、熘、烩等,著名的菜品有:诗礼银杏(孔府宴名菜)、白果鸡丁(鲁菜)、白果炖鸡(青城山名菜)、白果蒸鸡(浙江名菜)等。田河村的人,靠树吃树,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把捡来的银杏果放在火炉边烤着吃,讲究一点的用银杏果炖菜,比如银杏炖土鸡。把本地散养的土鸡剁成小块焯水后控干翻炒,加入葱、姜、山泉水,大火烧开,到一定火候,放入银杏、羊肚菌、干辣椒,倒入砂锅中,用文火慢炖。待炖好后加入调味料,出锅装入汤碗,撒上绿油油的小香葱,满屋子都萦绕着银杏果和鸡肉的香味。

  银杏虽然具有较好的润肺、止咳、平喘等功效,但有微毒,成年人一次不宜超过10粒,孩子则不宜超过5粒。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还有有机酸类、酚类、聚戊烯醇类、原花青素类和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在抗菌、抗癌、抗衰老、调血脂、降血糖、美容、改善内循环、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裸子植物只剩下四大类得以存在至今,分别是银杏、松柏、苏铁和买麻藤。银杏更是植物世界的“孤勇者”,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几亿年来一直是中生代名副其实的孑遗树种。

  银杏的原产地是中国,拥有世界银杏种质资源的90%以上。

  “千年人代惊弹指,独有参天鸭脚存。”将银杏叶称为“鸭脚”,是古人根据银杏叶的形状“象形化”命名。“鸭脚”一词频现于宋代韦骧、郭祥正、李之仪、黄庭坚、晁补之、陈师道、陆游等诗人笔下,既是文人之间交情的见证,又通过彼此唱和延续银杏文化的流传。

  及至今日,银杏还有许多俗名,如佛指甲、佛指柑、灵眼、鸭脚子、鸭掌树、飞蛾叶、凤果树、史前树、仁杏树、白果树、玉果树、鸣果树等。

  与银杏树在宋代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野相比,早在汉代银杏树就进入了画家的创作视野。《徐州汉画像石》一书,收录了汉画像石270余幅,表现树木的只有22幅,其中表现银杏树的多达16幅。邳州车夫山出土的一幅以银杏树为内容的汉画像石,画面上的银杏树只是略略几笔象征性地以银杏叶作为表现,画面上两株银杏树遥相对应,两树之间的4个人面部表情虔诚、恭敬。这种画面的设计可能与银杏树在汉代作为多子多福吉祥树的寓意有关。

  银杏树在汉代以后的画像砖中时有出现。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创作了同名巨幅本着色画卷《洛神赋图》,图中就有大小银杏树200余株。1962年5月,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发掘一座东晋基葬,在基室南、北两壁中部有两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像,图中阮咸“任达不拘”地坐在一株银杏树下抱阮轻弹,情态十分生动。

  唐代,银杏树进入造景写意的山水园林之中。王维晚年隐居蓝田,建“辋川别业”,构筑自然写意山水园林二十景,植银杏树为景点“文杏馆”,并与友人裴迪赋诗《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以唱和,其所植银杏树现今仍存,生长良好。

  宋代《宣和画谱》收录《银杏白头翁》和《写生鸭脚图》。画家谢稚柳作《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并题写了长篇题跋。此外,还有诸多画家以银杏树为主题进行创作。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银杏树》珍藏于北京的徐悲鸿纪念馆。

  银杏树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不但很早就发现了银杏的实用和药用价值,而且不断衍生出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宋代开始,在学校、书院、文庙和宗祠之中栽植银杏树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孔庙诗礼堂前的两株银杏树,就是宋代栽植的。后世,杏坛与银杏往往会被联系在一起。至少从明代开始,银杏就成为祭祀孔子以及其他儒学大师的祭品。可见,诗礼堂前的银杏树被赋予“诗礼”的文化特点和期望。另外银杏还有多子多福、福荫后世的美好寓意,与儒家以及学校重视教育和家庭有着紧密的契合点。

徽县榆树乡榆树村古银杏树 张承荣

  根据当前中国现存的古银杏树进行推算,我国的银杏树栽植史可上溯到商周时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的发端也至少可远溯至商周时期。此后栽植数量逐渐增多,栽植范围逐渐扩大。

  徽县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直通西南的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殷商古道即由秦(陕西)经河池(今徽县)沿嘉陵江通蜀入川,陇蜀道经秦州(天水)过河池(今徽县)直通西南。秦蜀古道与陇蜀古道交汇于徽县,翻越高峻的青泥岭入川,而后远通吴楚。

  在徽县当地用银杏树做路标的传说流传甚广。沿着陇蜀古道,从徽县虞关开始沿嘉陵、水阳、银杏树、榆树、高桥等乡镇一路向北,这条线路上都有古银杏树分布,而且基本上呈线状等距离分布。如果说银杏树高大挺拔的树干、优美的姿态、累累的硕果是人们选其作为行道树的外在因素,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适应性、防御各种病虫害的能力则是选其作为行道树的内在原因。

  在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徽郡志》和清代乾隆《甘肃通志》《直隶秦州新志》《徽县志》、嘉庆《徽县志》中都有白果村、银杏镇、银杏铺、银杏树等地名,时至今日徽县还设有银杏树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