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续写“山海情” 打造“升级版”——天津·平凉携手构建全领域多层次高标准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2023/10/26/ 08:3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赵晓燕

续写“山海情” 打造“升级版”

——天津·平凉携手构建全领域多层次高标准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记者 赵晓燕

  山依恋着海,海滋润着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把东西部协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聚焦“平凉所需,天津所能”,从2017年以来共投入援助资金12.9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44个,用真情、拿真金、下真功,助力平凉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对接,擎画东西部协作“宏伟图”

  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土法榨油、手工制醋、石磨加工”等传统技艺的精华和乐趣,亲身感受记忆里的“乡愁”……曾经交通封闭、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贾洼农耕体验产业园,大力发展以农业体验、休闲采摘、养生田园、农家餐饮为主的乡村旅游和劳务经济产业,打造了集“产、加、销、游、摘、玩”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走上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之路。

  贾洼村的发展,是天津、平凉两地携手深度合作共建的浓缩与见证。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诚协作,坚持把东西部协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题研究、靠前指挥、精心调度、强力推动,高频互访,协商帮扶事宜,推动资源互补。相关行业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攻坚,出台资金管理、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保障、消费帮扶等专项政策,以政策赋能催动协作见效。牵头部门专项推进,协作部门常态联络,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天津协作区彰显责任担当,多方协调联动,精准对接需求,推动29个乡镇、18个村(社区)、13家医院、68所学校、109户民营企业和6个社会组织,分别与平凉市5县(区)29个乡镇、19个村、11家医院、86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协同推进帮扶内容项目化、帮扶任务清单化,持续提升了结对帮扶实效。

  重产业,深化合作点燃“新引擎”

  金秋十月,在庄浪县岳堡镇丹参产业园,田里即将收获的丹参、马上投入生产的车间、工人忙碌装修的身影,让寂静的乡村充满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产业园占地35.74亩,依托庄浪县东西部协作资金1897.55万元及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总投资1.05亿元。今年3月开工建设,分两期实施,将建成集种苗实验培育、检测、土壤动态监测和丹参种植、晾晒、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一期主要建成了培育中心、育种工厂、烘干晾晒车间,计划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岳堡镇党委书记赵翔表示,丹参产业园发展项目的建成,将带动当地群众400多人就业,可创劳务收入500多万元。今年岳堡镇种植丹参902亩,通过以订单种植和保底收购的方式,由天津公司的科研人员指导种植,预计可产丹参360多万斤。秋季收获后,由产业园统一收购、晾晒、加工、销售,提高联农带农效应。同时,产业园集研发中心、育种基地、种植、原料收购、初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链式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延长全县中医中药产业链条,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据了解,天津、平凉两地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头戏”,依托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等区域优势,整合资源、倾力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有效衔接以来,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68亿元,占比分别达到年度资金量的52.3%、58.4%、62.59%,共实施产业项目166个,援建帮扶车间74个,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22个,不仅深化拓展了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纵深度和覆盖面,更让平凉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产业帮扶带来的巨大实惠。

  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为抓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举办“津企陇上行”“津陇共振兴”“津甘东西部协作平凉专题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对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文旅康养、碳汇交易等项目。尤其是今年以来,多层次、高频率开展对接互访、交流洽谈等活动,与协作地签订各类帮扶项目25个、总投资金额达36.69亿元;引进落地天津金谷鑫农种业、山东启成食用菌等企业26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到位资金6.5亿元。这些醒目亮眼的数据为东西部协作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稳就业,精准服务拓宽“致富路”

  走访慰问在天津务工的平凉籍工人工作生活情况,现场签订劳务协作合作协议,对下一步劳务协作分析、探讨……今年8月,我市人社局代表团赴天津武清区开展的劳务协作对接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天津与我市结对地区劳务协作工作走深走实。

  平凉劳动力资源丰富,天津就业岗位充裕。按照“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的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分别出台就业奖补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增收。以打造“津甘技工”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为抓手,积极推动与天津协作区签订的劳务协作协议落实落地,组织“春风行动”“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筛选优质企业,通过“智慧劳务平台”“劳务快讯”及各县(市、区)劳务工作群推送发布并持续更新岗位信息,通过线上、线下发布提供就业岗位4.8万个,输转到天津协作区就业1679人,协作区帮助实现就近就地就业5601人、转移到协作地以外省份就业8216人。采取依托企业、劳务品牌、项目制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2434人次,促使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依托驻外劳务工作机构,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工地等活动,加强法律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劳动权益;加大输转人员回访力度,了解务工需求,做好后续服务,确保输得出、留得住、干得好。

  助销售,创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也是书写两地携手共进的一篇大文章。

  近年来,乘借消费帮扶的东风,两地分别制定消费帮扶相关优惠政策,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帮助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农特产品订单式生产、品牌化营销;协作区致力“津诚所至·协作共甘”,向全社会展示津甘协作的兄弟情深,创新消费帮扶协作模式,利用“832平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女排明星公益赛暨消费帮扶电商直播”,以及邀请平凉企业赴天津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我市农特产品16.66亿元,持续扩大我市农特产品的知名度,让山沟沟的“金果果”“小杂粮”走出乡村,走出省门,走进协作区学校、市场、政企单位,摆上都市市民的餐桌,续写浓浓“津甘山海情”。

  拓路径,人才互动搭建“连心桥”

  去年5月,天津驻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帮扶团,组织学校部分党政干部和骨干教师12人先后赴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优质院校学访考察,并与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今年4月,天津驻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帮扶团邀请教育部“组团式”专家顾问委员林俊标等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有效指导了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和实训基地建设……

  我市坚持把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作为人才交流的重要举措,不断在党政干部挂职互访、专技人才交流学习等层面精准发力,续写山海人才交流新篇章。

  帮扶以来,我市选派181名党政干部、260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协作区挂职交流、学习培训,促进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天津各协作区先后选派33名党政干部、91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挂职帮扶,37名科技特派员、医疗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庄浪、静宁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人才为平凉教育、医疗、农业等工作带来了先进发展理念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为平凉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天津之智在平凉大地绽放出彩。

  促共富,社会博爱帮扶“暖人心”

  今年,天津6家爱心企业捐赠慈善资金30万元,在灵台县实施“暖心家长”关爱行动项目;天津津南区爱心公益组织长期资助灵台县困境青少年学生44名,发放资助金4.72万元……

  东西部协作,鲜明主题是“促共富”。逐梦初心,回首帮扶7年,我市与天津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帮扶协作机制,从单纯的政府援助到积极拓展帮扶渠道,汇聚各方帮扶力量,推动两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跨越式发展。

  天津协作区紧紧围绕东西部协作“影响力、覆盖面”这个关键环节,采取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平台保障、发挥示范引领等措施,引导天津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爱心企业、慈善人士等,通过实施“大爱牵津陇·陪伴共成长”、“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爱心企业捐赠慈善资金等系列活动,走进平凉乡村、学校、企业,传温情、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达1.4亿元,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浓厚帮扶氛围。

  亲戚越走越近,合作越走越多。一个个网络订单带农特产品出平入津,一座座温室大棚结出东西部协作硕果,一笔笔资金陆续投入为发展蓄能,一项项民生项目落地惠及百姓,一次次交流让情谊更加深厚……天津市帮扶足迹,遍布我市村村落落。我市群众也从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中,真切感受到来自天津的温暖。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天津、平凉两地将一如既往携手,把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延续下去,构建新格局、展现新作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