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技 育优势 赢未来
——平凉市奋力谱写科技创新新华章
□贾江红 袁赟
培育科技型企业298家,建立各类创新平台137个,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3项,登记科技成果134项,拥有知识产权高价值发明专利41件。全市财政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32.43%、152.94%和121.3%。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协同创新基地5个、科技专家工作站15个、科技小院3个,甘肃医学院、甘肃省科学院平凉分院、平凉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人才资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强科技行动为抓手,聚焦九大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先后出台《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平凉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型平凉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遗余力“打造有为科技、推动有效创新”。如今,在快速发展的平凉大地上,正谱写着一曲由科技助力产业茁壮成长的华美乐章。
工业科技燃动新引擎
平凉,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确定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区。
华煤集团煤制甲醇分公司实施了国内第一套流化床甲醇制丙烯科技示范项目,建成年处理60万吨煤制甲醇和20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进一步延补煤化工产业链条,提升了煤炭附加值。
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完成了“高参数火电机组复杂金属部件长寿命焊接修复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填补了我国火电机组复杂部件现场长寿命焊接修复的技术空白,成果技术处于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平凉红峰公司专注于工业蒸汽领域节能降耗产品研发生产,是国内疏水阀行业前沿技术孵化器,负责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获得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20余项、专利30余件。
甘肃虹光公司是一家科技实力雄厚、产品系列齐全的电真空器件研制生产企业,研发了国内第一只前向波放大管、第一只中功率行波管、第一只8毫米同轴磁控管、第一只静电放大器……
科技是强国之利器,创新是发展之引擎。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步迈进。
农业科技长出新高度
平凉,有着“陇东粮仓”之美誉,也是“甘味”旱作农业高地。“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进入国家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先后选育并推广冬小麦新品种40多个,“陇紫麦2号”“西平1号”等品种被确定为全省冬小麦推广品种,“博奥521”“米农317”等玉米品种实现了育种技术新突破。
由中国农科院牵头,建成“西部肉牛种质资源创新基地”,组建高层次育种团队,运用基因聚合、遗传标记、胚胎工程及配套饲养管理等技术,合力培育“平凉红牛”新品种(系)。“平凉红牛”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获得“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两项国家级大奖。
苹果产业搭建了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成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陇东矮砧苹果试验示范中心等科研基地。依托甘肃德美地缘公司牵头组建甘肃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了静宁苹果科创馆。成功选育出“静宁1号”“成纪1号”等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静宁苹果”先后获得8张国家级名片、17项大奖,品牌价值达161亿元。
蔬菜产业依托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蔬菜新品种培育推广、智能检测、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先后引进新优品种12大类334个,“崇信芹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山药、百合、辣椒等名优特产驰名陇上。
马铃薯产业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生产技术,选育的“庄薯3号”新品种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药材产业大力推广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绿色生产技术,注册了“华亭大黄”“华亭独活”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3年5月,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成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科技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新兴科技充满新智慧
如今,创新已成为平凉生产生活的新风尚,创新链与产业链开创了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以矿用机械、环保装备、电工电气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水泥制品、环保石灰、新型墙材、区域石料、建筑钢构为特色的绿色建材产业蓬勃兴起;依托技术创新优势、药材资源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成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蓄势扬帆。
国维淀粉、涛泽智能、幄肯中晶、香港卫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企业相继落户平凉,赖氨酸、变性淀粉和酶制剂等生物技术产品研发、触摸显示屏制造、高纯碳纤维复合热场材料生产促进了生物医药、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崛地而起,建成的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享誉一方,用科技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0月10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探寻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 2023年08月25日【基层践悟】县域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2023年08月07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科技创新添活力 转型升级再提速——省属企业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 2023年08月04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庆阳西峰区: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