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西和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3/11/08/ 08:27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张旭晖 李娟

西和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陇南日报通讯员 张旭晖 李娟

  近年来,西和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整体谋划、全域统筹、逐步推进、示范带动”的总体思路,以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先导,扎实开展“九大行动”、实施“八大工程”,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全县统筹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0068.61万元,高质量、高时效推进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9个、县级示范村2个)、20个人居环境提升村的基础建设指标任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编制村庄规划引领发展。西和县深刻认识和把握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从县域实际出发,坚持底线性、集约性、系统性的原则,将中央、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方针用于实践,注重土地开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相互衔接,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2023年新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37个村,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形成了110个规划成果。

  提升人居环境扮靓乡村。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以项目建设助推示范村创建、以全民参与推动全域治理,深入实施“五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开工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78户、竣工9809座,健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加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设施和保洁人员配置,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规范畜牧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尾菜回收处理率达到5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1%以上;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1个,实施污水处理项目6个,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27处,配套完善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14套;动态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建设清洁村庄62个;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

  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保障。统筹乡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施学前教育项目7个、中小学改扩建项目9个。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培训基层卫生人员20人,建成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4个,提升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慢性病健康签约服务长效化,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养老助残服务设施,建立养老助残机构1个,建设养老助残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设施16处,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处。全县和美乡村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社会保障任务完成率100%;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12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公里,改造11座农村公路危桥,建成农村客运建制村乘车候车停靠站点80个,村镇末端配送设施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84个,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效改善。

  加强乡村治理惠及民生。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强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应用推广,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夯实为民、便民、惠民服务的基座。深入推进“主动创稳”、农村“三治”融合、移风易俗等工作,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度融合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巧乡民事大家谈”群众说事制度,规范乡村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帮办民生实事,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壮大乡村产业积蓄动能。持续巩固提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成果,抓实抓细产业项目“四个一批”要求(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扶持壮大“三大特色产业”(发展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15万亩、以苹果八盘梨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蔬59.2万亩、以牛羊猪鸡蜂为主的畜牧养殖166万头/只/箱),新申报绿色食品4个(累计认证17个),“西和半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招引农业龙头企业4户、投资1.7亿元,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树立典型示范力推发展。探索打造高效农业型、文化传承型、生态宜居型、文旅康养型等多种模式和美乡村,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村庄环境、共同富裕等方面涌现出长道镇宁家村、姜席镇姜川村、大桥镇鱼洞村、卢河镇草关村等一批典型村庄,各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立足自身特色,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