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杖头木偶戏演绎精彩生活
苦水守艺人 指掌舞绝活
栩栩如生的木偶
李慧整理木偶
木偶戏表演现场
小朋友学习表演
扫码看视频
永登县苦水镇民俗、民间文化自古兴盛。苦水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独特,自明初随山西、陕西移民迁徙而传入。2006年,苦水木偶被兰州市政府列为市级保护名录。如今,当地表演者们在致力于文化保护的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守艺人”的新风貌。
家住苦水镇寺滩村的李慧,学习表演杖头木偶戏已有十余年,最开始跟着甘肃省木偶剧团的师傅学习,到后来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永登玫香秦声艺术团,时不时也会外出表演。
“我没有工作,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妇女,”李慧这样介绍自己。在采访中,她手里一直抱着最喜欢的一个木偶,时不时为木偶整理衣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给自己都舍不得买衣服,但我舍得给它们买,有时候也会自己动手做。我们团队都是同村的老人,平时各忙各的,闲暇时就聚在一起排练”她说。“像我们这辈人大多都喜欢秦腔,以前条件有限,现在时代不同了,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有很多途径去学习,我们也赶上了好时代。”
板胡手王玉庭今年77岁,是苦水镇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十几岁开始学习板胡,后来跟着老艺人王占省学习杖头木偶戏。现在,他不仅会演木偶戏更是团队里的乐手担当。他说:“原来当老师没时间,退休后空了下来,就一门心思扑在唱秦腔上,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表演杖头木偶戏刚开始是因为感兴趣,再后来我把一个个木偶当做自己的孩子,花心思打扮它们,带它们走出去,希望用我的力量能够‘延长’它们的生命”李慧说。木偶在她手中如同拥有生命,或喜或怒,或跑或跳,辗转间一段表演已经完成。“表演者要将自己的感情传递给木偶,才能达到人偶合一的效果”。
这个小团队,有退休大夫、老师、农村大叔,大家都想在农村的这一片天地闯出另一番景象。“这条道路上,我们并不孤独,获得了很多的支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非遗示范学校教学,都有我们的身影。”
“非遗要从孩子抓起。”在农村生活了半辈子的李慧深知农村文化发展的痛点及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2022年6月,永登县苦水镇中心小学被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示范学校,每周三都会安排非遗教学走进课堂,李慧也会来到学校教孩子们唱秦腔、演杖头木偶戏。李慧说:“最欣慰的是,有很多孩子喜欢并愿意去学,他们中有的人很有天分,这让我看到了杖头木偶戏的未来和希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周霜 费勇玮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0月12日【年轻手艺人】阮熙越:微雕葫芦里的“加减法”
- 2023年10月10日【年轻手艺人】李懿航:在捶打中锻造新潮银饰
- 2023年10月09日【年轻手艺人】白怡涛:母亲河畔的年轻“筏子客”
- 2022年01月31日甘肃民间艺人巧剪"老虎"迎新年"形态各异 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