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文县:做好水土保持文章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2023/11/20/ 15:25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刘玉玺

文县:做好水土保持文章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陇南日报记者 刘玉玺

  近年来,文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加速了生态文县绿色崛起的步伐。

  文县,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是甘肃省的“南大门”,全县辖域面积5003平方公里。属于长江流域,拥有“两江八河”360条小溪,森林覆盖率47.2%,素有“植物宝库”“陇上江南”等众多美誉。但是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16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3%。

  水土保持是中国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实现水土资源的有序和谐利用。近年来,文县坚持“抓发展是主题、调整思路是主线、争取项目是重点、治理流失是基础”的方针,锚定“生态文县绿色崛起”目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沟道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率。截至目前,争取有关项目资金3070万元,实施了铁楼藏族乡草坡沟和丹堡镇杨杜沟、马塘沟等3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完成了铁楼藏族乡响河沟、临江镇月亮坝、石鸡坝镇岷堡沟和古家沟、中寨镇大海沟、丹堡镇大山沟等6个荒沟综合治理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此,文县通过一体化治理,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61.98平方公里,治理泥石流沟道9条;改造梯田572.1亩、栽植水保林8157.45亩、发展经济林6077.25亩、封禁治理58132.95亩;减少土壤侵蚀量80万吨,拦截径流量883.03万立方米,提高植被覆盖率5.78%。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打造“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县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同频共振”。

  锁目标瞄方向,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新发展。文县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转思想、调思路、抓机遇、争项目、重治理、保水土、强生态、助振兴”要求,加大沟坡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强化水土保持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探索“说、词、短句、弹、唱、写、画、短片”等宣传形式,精心制作水土保持法宣传精品力作,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宣传推介,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等宣传活动,形成了人人了解、认识、关注、支持水保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设生态文县。文县紧盯“生态文县绿色崛起”发展目标,按照“山、水、林、田、路、村、景”综合治理方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国道212线区域以“治水”为重点,采取“河沟溪畔水景观、川坝地带油橄榄、路边草竹藤花蔓”治理模式;在高山区域以坡改梯为重点,采取“高山松槐小杂药、半山经济林果树、山腰坡改稳产田、山脚梯田拦沟坝”治理模式;在“两江八河”区域,采取“水源涵养生态防护、沟道治理、生态护岸美化净化、人居环境改造、坡面和阶梯水系建设、微水景观打造”等相结合模式;以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打造了观赏草木、景观、景点和文化长廊;以路边墙为载体,植“水土保持”于廊道和路间,打造了一批生态文明乡村,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县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大水保”思路,推进全县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助力生态文县绿色崛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