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凝聚社会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 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12/01/ 08:59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刘晓芳

凝聚社会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

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医护人员问诊艾滋病住院病人

疾控人员进入场所开展检测

疾控人员走进校园开展防艾讲座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兰州市肺科医院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社会组织——爱心家园小组参加了由甘肃省疾控中心组织的以“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为主题的宣传健步走活动。每到此时,省市有关部门都会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将宣传作为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防艾知识的普及,帮助大众认识艾滋病,促使每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艾滋病侵害。

  今年上半年,甘肃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通知要求,2023年至2025年,全省将开展甘肃省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遏制艾滋病传播为目标,强化四方责任,凝聚各方力量,聚焦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完善防治政策和措施。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消除歧视,促进有效防治措施落实、落地、落细,逐年提高防治措施覆盖面和质量。

  艾滋病防治工作走过多年,经过几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从总体上看,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动发现病人是传染病防治的最主要方式。多年来,通过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从2014年检测量超14万发现100多例感染者,到2018年、2019年检测量六七十万发现350多例感染者,数据在说话——检测量逐年上升,但发现感染者人数却持续走低,而今年1月到10月,兰州市共计开展92.3万人次检测量,只发现了200多例感染者。“扩大检测的份数越来越多,可病例数却在下降,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兰州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很有成效。”兰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所长陈继军告诉记者。

  多部门联动 防艾工作走在前列

  2014年至2018年,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项目在兰州市实施,我市在组织保障、监测与检测、宣传教育与政策培训、预防干预、随访治疗关怀救助、社会组织参与和创新模式探索等七个领域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市、县区两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机制完全建立,并能够高效运转,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门年度防艾计划和督导考核标准体系均已建立。

  2019年至2022年,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项目继续在兰州实施,我市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综合干预、艾滋病扩大检测和治疗、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五个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点面结合、全面铺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团市委、教育、妇联、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工作。在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领域,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对卖淫嫖娼人员强制开展性病检查治疗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实施范围、部门职责、工作实施细则和督导考核等工作。据悉,这一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每年,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和所有师生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市委成立了兰州市防艾志愿服务队,主要在校内外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防艾宣传。

  陈继军说,经过努力,目前兰州市打开了多部门联动防治艾滋病的局面。以前是卫生部门找上门,希望得到配合,现在是各有关单位都能主动找到卫生部门,寻求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扩大检测覆盖面 主动出击发现感染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由求询者自愿地、主动地到VCT点寻求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求询者多为有过高危行为或类似艾滋病相关症状;求询者通过咨询,在充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

  然而仅仅依靠自愿咨询检测是不充分的。陈继军说,在今年前十个月兰州市开展的92.3万人次检测量中,只有一万多人次来自自愿咨询检测,其余庞大的人群来源于持续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由疾控部门主动出击,深入建筑工地、高危人群聚集场所,联合社会组织动员开展检测。

  在实施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项目期间,兰州市各级疾控部门共扶持和培育了11家社会组织参与到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覆盖了所有高危人群和艾滋病感染者人群,每年有5个组织能申请到国家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的支持。

  城关区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陶连弟介绍,扩大检测主要针对高危行为人群,如性工作者人群、男男同性恋人群、吸毒人群三类,除此之外,被称为重点人群的青年学生人群、老年男性人群也在扩大检测的目标范围内。“在工作中,疾控机构的专业干预和非政府社会组织(NGO)的同伴教育紧密结合,在针对每一个人群进行干预时都有一个合作的社会组织介入帮助。”陶连弟说。

  据悉,男男人群社会组织甘肃西域风志愿服务中心和性工作者人群社会组织兰州阳关女人工作组,成为国家社会组织培训师资力量。城关区总结实践的“疾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随访管理模式探索,被国家认定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探索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主要还需依靠医疗机构。陈继军介绍,目前医疗机构对术前病人艾滋病病毒检测达到全覆盖,有性传播疾病风险的住院病人也会接受检测。在肛肠科、皮肤性病科、妇产科等重点科室,倡导医生主动给病人开化验单,被称为PITC。

  据介绍,PITC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由医务人员主动提出对就诊者进行HIV检测咨询。在这种方法中,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再是中立的,而是积极鼓励就诊者接受HIV检测和咨询。

  PITC的意义在于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获得干预、治疗、关怀等综合服务;为感染了HIV的孕产妇提供及时的阻断母婴传播服务,降低母婴传播率。

  在实践中,兰州市加强与扩大HIV检测,使医疗机构开展咨询检测(PITC)与自愿咨询检测(VCT)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医患配合 规范治疗 降低机会性感染

  “‘国家免费药物、国家医保药物、自费药物’相结合是目前实行的‘三驾马车’治疗模式。临床中,我们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莹荃介绍说,一种疾病的治疗是制订综合治疗方案并全程管理的过程,期间要对疗效给予评估,还要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记者走访时获悉,现在互联网和药店都有渠道买到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一部分患者心理上排斥自己所患疾病,因此也排斥来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他们自行购药服用,往往不愿来定点医院做评估,这样不但疗效不明,还无法及时监测不良反应,很容易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直到发现自己不舒服了才来就诊,此时,他们可能已经进入了艾滋病病人期,发生机会性感染。

  市肺科医院住院部设有26张病床供艾滋病病人住院治疗,他们都是艾滋病病毒机会性感染患者,往往是在停药后反弹,只能吞下“不好好吃药”的恶果。作为甘肃省定点医疗机构,市肺科医院不分地域、接收全省的感染者和病人,目前在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有3000人左右。大部分感染者依从性较好,他们一般不会发生机会性感染。

  据悉,我市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1%,距离甘肃省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中提出的“到2025年底,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5%以上”的目标尚有差距。

  如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在规范持续使用六个月左右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就会达到“测不出”的目标,也就是说病人的生存已经不存在太大问题。随着生存期的延长,感染者会伴随出现与艾滋病不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此时若需用药,则必须评估它与艾滋病抗病毒药物间有无禁忌。

  现实中,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不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在乎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对此,周莹荃表示,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并不只有艾滋病一种,还有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近几年陆续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筛查出此类传染病。

  记者手记

  勇敢直面生活 坦诚赢得信任

  陶连弟参加工作时的1993年,恰好是甘肃省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一年。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她和同事们一直在与结核病、性病、艾滋病这些人类生命健康的敌人做着抗争。开展防治工作的三十年间,很多艾滋病防治专家亲历了从一开始由于缺乏抗病毒药物,无奈看着很多病人因为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并发症痛苦地死去,到现在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创新研发,更多的感染者获得了与阴性人群相差无几的预期寿命。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还得走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感染者和病人,防治专家们不由地会对其产生极大地同情。据说,一些女性感染者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自己的丈夫感染。她们是弱者,命运何其不公!除了与疾病抗争,感染者和病人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婚姻于他们来讲已不是易事,即便遇到真爱,真正能接受的人却少之又少;虽然母婴阻断成功率很高,但其间仍有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要防着家人知道“这件事”,心里有苦说不出,害怕父母担心失望……他们需要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因此,一些身为感染者或者高危行为人群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他们愿意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帮助在困惑和痛苦中的人勇敢面对生活、接纳自己。不仅如此,在高危行为人群干预的路上,这些志愿者能做得更多。这就是同伴教育的力量。

  随着国家好政策的出台,以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开始接受免费治疗的感染者,现在一经发现、确证,就会第一时间得到施治。比起过去,尤其是近十年来,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包容、友好。早在2009年,记者专门就感染者就医这一话题做过采访,当时令疾控专家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协调好医生为他们做手术,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只要做好防护,其实艾滋病与乙肝丙肝是一样的……”如今大有不同,这种状况已经消失,可见我们的“反歧视”工作做得不错。

  据了解,疾控专家在对感染者进行心理干预时,会引导他们不要在就医时刻意隐瞒自己是感染者的事实,鼓励他们“与其被检测出来还不如自己直接向接诊医生讲明”。此举能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正所谓坦诚能赢得信任,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尊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